《农业的区位选择》重难点分析

逍遥学能  2017-08-20 12:52

一、重点与难点确定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经过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即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所以本节重点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且不断变化,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给学生对具体地区进行区位选择时带来困难,所以本节难点为: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二、重难点突破方案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突破方案:

(展示)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农业景观的图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学案呈现)探究1 分析影响莱阳梨种植的区位因素

莱阳茌梨香浓味美,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据有关资料记载,茌梨在当地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奉为“果中珍品”。2009年九月,“莱阳梨”地理标志通过国家审查,成为莱阳市第一个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

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20°31′06″~120°59′12″,北纬36°34′25″~37°9′46″。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35.9mm,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解放后,全国主要梨产区均引种过莱阳梨,但果实品质远不如莱阳茌梨特有的品质和风味,究其原因,除了茌梨本身的品种特性和正常的栽培管理外,与莱阳梨所处的土壤、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土壤条件:莱阳市茌梨主要分布在纵贯全境的五龙河的几条支流的河滩地带,其中以清水河、蚬河和富水河沿岸栽培最多,其中芦儿港和西陶漳风沙土上所产的茌梨品质最佳。这种沙土升温急,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梨树白天光合作用强,获得糖分多,晚上低温消耗低,从而有利于梨果糖分的积累。

气候条件:(1)光照条件:茌梨是喜光果树,其生长季总日照时数需1700小时以上。(2)降水条件:茌梨生长需求,年降水量在500~800mm较为适宜。(3)温度条件:茌梨是喜温果树,适宜栽培的年平均气温为7~14℃,生长季需要≥5℃积温3100~3400℃。

管理因素:施肥,莱阳的广大果农自栽培莱阳梨以来,一直有使用豆饼及土杂肥等有机肥料的习惯。为了保障莱阳茌梨的品质和风味,获得较高的产量,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实行氮磷钾和微肥的配合施用。适期采收,9月25日为茌梨的最佳采收期。掐花萼,掐花萼后可使果肩膨大,果实可食部分增加约8%,果肉含糖量增长10%,可以降低果肉中石细胞含量,降低果实的酸度。

功能效应:莱阳梨皮薄、肉细、脆嫩,口感特佳,但也正因为这一特点而不耐储藏和运输,曾一度严重制约了莱阳梨的发展。如今随着保鲜和包装技术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莱阳梨已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除此以外,由于莱阳梨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理气的功效,当地企业还对莱阳梨进行深加工,加工成梨汁、梨脯、罐头等产品,深受中外消费者的喜爱。

政策因素:2009年9月,莱阳市投资数千万元,对梨园进行精雕细琢,举办首届莱阳梨文化节,进一步打造莱阳梨文化品牌,扩大莱阳梨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梨树的抗寒、抗虫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还邀请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多次到莱阳市照旺庄镇的梨园,与当地梨农进行技术对接和交流,成功解决了“倒春寒”影响梨花授粉等问题。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相对较熟悉的莱阳梨案例,培养学生的乡土感情。通过案例的阅读,可以在案例中找出影响莱阳梨生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地理的探究能力。

(展示)总结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观察下列图片,小组讨论探究:

第一组:读孟买、北京、罗马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思考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图表,层层设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气候是影响水稻生产分布的主导因素,理解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第二组:读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思考江西省千烟州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设计意图:通过对景观图的直观分析,使学生理解立体农业的含义,并对其进行评价,理解该农业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组: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区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与主导因素,主要因素是指区域中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指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如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江南丘陵茶树──土壤。

第四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向水果、养殖、花卉等城郊农业转变的分析,学生知道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随市场而变,因时制宜。

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在展示学习成果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拓思路,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虚心学习、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展示)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1.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度,将双季稻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2.出示云贵高原的梯田图与江南丘陵的喷灌图,分析对什么因素进行了改造?

3.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什么?

4.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的鲜花为什么能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展示)总结: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

 

 

(展示)分析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图片展示农业景观的变化,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在变化的。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小组讨论:假设在我们学校东面给你一块十个操场大的农业用地,你会如何经营?

合作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展示成果,在黑板的一侧简要写上每个学生的主要内容,以便后面的点评。先让学生点评,教师再作点评。

结论:建农庄,发展旅游最为适宜。因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物质生活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光农业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这个选址,距市场近,交通便利,建农庄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最为合理。

(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综合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主导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第二步: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市场和交通最具变化性,做到因时制宜。

第三步:最后要兼顾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探究2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果园四种农业,请在图中A、B、C、D四个区位安排这四种农业,请说明理由。

 

 

(展示)总结小范围地区农业地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选择合理的农业布局,突破难点。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世界最大喷泉
下一篇:(寒假乐园)七年级地理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农业的区位选择》重难点分析】相关文章
【《农业的区位选择》重难点分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