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
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又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是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论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力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于是,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