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4-01 13:33
新街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口诀,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3: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
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4.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3.出示例题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 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5.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6.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6.想想做做 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7.想想做做 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8.想想做做 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 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
5.想想做做 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
教学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 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 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练习二第1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 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