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7-26 18:16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说明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去。所谓“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构建起“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数学学习体系。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应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呢?
一、导入新课“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以真实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情绪和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
在定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在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C处,B村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下,学校建在何处距离两村是一样远?学生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于是,我因势利导强调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氛围“生活化”,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多挖掘知识点,创设生活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我提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样一个问题,并运用多媒体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再配上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知道了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我又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这样就制造了圆形轮子。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科学来源于实践又还原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三、习题编写“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地编写一些与生产生活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生活化、开放化的题型,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方程的教学中,我为学生编写了一些与储蓄、保险、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习题。例如,王先生以两种形式分别储蓄一年期2000元和1000元,一年后全部取出,扣除利息税后实得利息43.92元,已知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和为3.24%,求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各是百分之几?(利率税=利息金额×20%)。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为学生编写了有关投资与消费等生产生活的应用问题。例如,某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延伸学生的实践探索。
数学一味强调题海战术,会降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通过活动去实践,学生就不感到疲倦,更不会是一种课业负担。因此,布置一些实践探索题,让他们去调查实践,学以致用。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又如综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生产常识等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多种多样、经济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将所学知识变成“产品”。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等,从而使书本知识在课外得以延伸。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渗透应用意识,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突出实践性,就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刘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