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7-10 19:47
高考把对物理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放在重要位置,计算题所占比重为60%,共90分。物理科成绩的好坏,和解综合计算题得分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时,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重点。如何有效突破物理计算题解题难关呢?本文从教学中采用过程分析习惯培养法和讲评式导学法相结合来寻找突破物理计算题解题难关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在解题中进行物理过程分析的习惯
物理问题研究的是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经人脑思维加工整理,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有规律的过程,并找出几个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条件,逐步形成解题情景和思路。通过这种分析应使考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表达出来。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让学生感受物理的乐趣和物理的完美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物理过程分析的原则及其特点
物理过程分析的主要原则是:把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找出多个过程之间的联系。
进行物理过程分析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特点:
1、阶段性——将题目涉及的物理过程适当地划分为几个阶段;通常是以时间、运动状态作为划分依据。
2、相关性——找出多个阶段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因素。如位移、速度、能量等。
3、规律性——明确每一个阶段应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
(二)让学生掌握物理过程分析的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磨刀不误砍柴功。做题前的读题、审题就如砍柴前的磨刀过程。拿到一个题目后,学生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读题,熟悉题目,弄清题意,在读题过程中要带有目的:需求出什么量,已知什么量。还要注意一些关键词,如:静止、匀速、匀加速、一定、恰好、恰能、最大、最小等等。
2、分析、构建情景
学生读题目后,须对题目进行分析。应着重于受力、始末状态、运动过程、能量变化、问题归类等方面的分析,初步在头脑中形成物理过程的情景,然后通过进一步结合已有条件、图表、关键词来挖掘隐含条件,再应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具体分析,逐步清晰该过程的物理情景,从而降低解题难度。
3、过程划分,明晰规律
理解题意之后,就应把题目所描述的复杂物理过程划分为几个简单的过程,这时应注意划分的合理性。在运动学中,该分则分,宜合则合,并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对象及规律的选用加以统筹考虑,以求最佳思维。分析过程的有效方法就是画物理过程图,通过物理过程图来描绘情景。画物理过程图在分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牢记一句话:物理中的图是重要的物理语言,它甚至比语言文字表述更直观。可供选取的物理图有:受力分析图、运动情景图、v—t图象等等。
最后一步是结合已知条件、挖掘出来的隐含条件,依据划分的过程,将适用的物理规律结合过程中相关的物理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三)让学生将应用方法分类
1、阶段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并分别按其遵循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联立求解。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思维清晰,不易出错。
2、综合法:如果条件充分,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视为一个全过程列方程求解,这种方法一旦应用得当,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必须明白,培养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牢固树立分析物理过程习惯的理念,不断地反复尝试,感悟过程分析的要领,逐步提高分析的能力,才能突破解题难关。任何急于求成,临时抱佛脚地寻求解题秘诀都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解题能力。
二、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给学生提供分析、演算的条件和机会,教师教学中应大胆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即把选好的典型题当堂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题目进行分析、演算,然后让一位(或多位)学生讲、大家评,教师指导、总结归纳。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必须注意:
1.首先要分析学生不会解题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解题包括分析、数学表达和定量演算三部分。所谓分析,是指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或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所谓表达,就是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起物理过程的直观图象,把复杂的问题分离成各个相互联系的局部,应用物理定律给出定量的数学表达式;而定量演算,则是数学工具的应用。解题的成功正在于分析、数学表达和定量演算三者的完美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的能力差,是学生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
2.在实践中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
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的特点,选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以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就能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三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针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题目尽量接近高考题型及联系物理学前沿分支。
3.制定“讲评式导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案
(1)依大纲、定要求、选题目——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根据大纲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基本概念,编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综合题,通过思考题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综合题,加强学生对基本定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针对选题进行分析讨论——学生是主体
教师将习题课的题目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当堂进行分析、演算,如碰到钉子也可翻阅教材,查阅参考书,通过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亦可展开讨论。
(3)一人讲,大家议,教师指导、总结——师生共同活动
习题课上,教师针对选题指定学生讲解,之后让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评议,教师对议得不深、不透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对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剖析、纠正,对解题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归纳。
采用“讲评式导学法”有以下优点:
一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学生拿到题后要积极思考,对含混不清的问题,会反复查阅各种参考书,对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展开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能十分集中注意力,对讲台上的同学哪一点讲得不对,哪一处概念不清,哪一点比自己考虑得全面深刻都很清楚。当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时,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由老师当场解释。
二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习题课中,选编思考题作为学习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基本概念正确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判断一些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和听课有着根本的区别,对一个问题从能听懂到自己做出来,再到讲给大家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上升了两个台阶。采用“讲评式导学法”,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实际讲解,对如何分析、如何演算印象深刻。通过经常训练,掌握了解题的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的能力必然得到显著提高,也就突破了解题难关。
综上所论,培养学生在解题中进行物理过程分析的习惯,习题课教学中采用“讲评式导学法”两者相结合一定能让学生突破物理计算题解题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