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3-22 09:46
2013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测量
课题教室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1
教学目标1、 学会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用指定物体作标准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课桌有多长 (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课题1米有多长 (第1课时)总课时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
(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 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
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题练习四 (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具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第三题
量一量,填一填
第四题
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五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六题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第1课时)总课时1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
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苹果 (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糖果 (第1课时)总课时3
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
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
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香蕉(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五 (第1、2课时)总课时5、6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小熊开店 (第1课时)总课时7
教学目标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快乐的动物 (第1课时)总课时8
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
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
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
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
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
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
(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花园 (第1课时)总课时9
教学目标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六 (第1、2课时)总课时10、11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第2题:
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5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看图列式计算:
P75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
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六、知识应用:
P76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