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6-30 11:10
晶体结构,即晶体的微观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自然界存在的固态物质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固态的金属与合金大都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差别在于组成晶体的原子、离子、分子等质点是规则排列的(长程序),而非晶体中这些质点除与其最相近外,基本上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短程序)。金属及合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结晶状态使用。晶体结构是决定固态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基本因素之一。
晶体可以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结合而成。例如非金属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可以形成金刚石晶体。金属的钠原子与非金属的氯原子可以先分别形成Na和Cl离子,然后通过离子键结合成氯化钠晶体,每个离子周围是异号离子。离子结合而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在有些晶体中原子可以先结合成分子,然后通过分子间键或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结合成晶体。如非金属的硫原子先通过共价键形成王冠状的S8分子,然后再通过范德华力形成硫黄晶体。又如在石墨中碳原子先通过共价键形成层型分子,然后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成晶体。在层型分子内部,化学键是连亘不断的。矿物主要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硅酸盐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们一般为离子晶体。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金属晶体。典型结构有A1、A2和A3型等三种。晶体中每一原子周围所具有的,与其等距离的最近邻的原子数目叫配位数。
在这三种结构型式中,每个原子为很多相同的原子所包围,从而配位数很高。考虑金属学问题往往采用一个较简单的模型,即把金属原子(离子实)看成是刚性球体,它们之间相互吸引,从而结合在一起。如果将上述的金属典型结构与等径刚球三种较密的排列方式相对应,如图4所示,与A1和A3型相应的各为立方和六方最密排列,每个刚球与周围的12个刚球邻接,配位数记为12。与A2型相应的是立方体心密排,每个刚球为周围8个刚球相包围,此外,尚有6个次近邻刚球,距离只比8个最近邻远15%左右,因此往往要考虑到次近邻的作用。有时将A2型的配位数记为8+6,即有效配位数要大于 8。在上述密排结构中存在两种间隙位置,即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在某些条件下,这些间隙空间可成为金属或合金中自身的或外来的原子所在位置,例如碳就可以占据铁点阵中的间隙位置。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晶体结构之外,金属元素还有其他几种结构,如正交结构(如镓、铀)、四方结构(如铟、钯)、菱面体结构(如钾、锑、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