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逍遥学能  2014-03-04 11:19

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设计
小巷深处
目标:
1、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工具:相关材料和图片、小黑板、《感恩的心》录音磁带、音乐《母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的情感。
2、难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全班背诵《游子吟》)。这首诗写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是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也来看一个感人的关于母爱的故事,来自于林莉的《小巷深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37页。
二、默读课文,用“——”画出生字词,注意读音,并且思考:母亲为“我”做了那些事?
1、学习生字词读音。
(请四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给黑板上的生字词注音。)
biě xuàn zhuó pán shān
瘦瘪 炫耀 执著 蹒跚
yé yú mò gěng yè chōng jǐng
揶揄 落寞 哽咽 憧憬
(校对读音,全班朗读生字词两遍。)
2、释词。
(学生主动举手解释字词,及时表扬有预习的好习惯的学生。)
瘦瘪:物体表面凹下去,不饱和。
炫耀:夸耀。
落寞:寂寞,冷落。
揶揄:嘲笑。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脸颊:脸的两旁部分。
蹒跚:这里指艰难而缓慢地、摇摇晃晃地行走。
憧憬:向往。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三、研习课文。
1、看了课文我们都知道,文中的母亲是个盲人,而女儿不是亲生的,而是抱养的。那么这个母亲爱她的女儿吗?(学生回答:爱。)是的,盲母很爱她的养女,而这种伟大而质朴的爱,都蕴含在平凡的事情中,那么到底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呢?(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
(提问学生,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学会概括。)(板书)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的身前,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她那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
(3)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母亲当初是极泼辣的……有人说:“为了这丫头,英姨改好了!”)
(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辣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说:“我家莉儿可了不得,老师赞她有出息。” )
(6)当“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母亲果然遵守诺言……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2、这几件事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学生齐答:“时间顺序”。)(板书)
3、文中母亲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那“我”对母亲是不是一直怀着“感激”之心呢?(学生回答:“不是”。)没错,“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有变化的,这就是文中一条感情线索。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我”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
(1)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熏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愿与母亲相伴而走。(“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县城一中”。)
(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我开始淡忘家,甚至淡忘母亲”。)
(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我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以上由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并在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表现“我”情感变化的句子。教会学生带着情感朗读的方法。)
4、是什么原因是“我”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
(学生齐答:虚荣心、无知。)
四、回顾本节知识。
五、引出“感恩”主题。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终于看到养女悔悟了,明白了盲母的苦心,学会了感恩。老师希望大家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爱我们的妈妈,理解我们的妈妈。她每天叫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多吃饭,多喝水,这些看起来很唠叨,其实她都是为我们着想。无论你的妈妈是干什么的,打工的、种田的、卖冰棍的,甚至洗厕所的,我们都要亲近她,爱她。要懂得感恩。大家还记得老师在班会课的时候教给大家的手语《感恩的心》吗?(记得)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手语演唱《感恩的心》)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六、布置作业。(小黑板展示)
1、把“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可以帮妈妈做家务或者亲手制作贺卡送给母亲等,向自己的母亲表达自己感恩的心。
2、搜集与“母爱” 、“感恩”有关的诗歌、名言、图片、音乐等等,并与班里同学进行交流。
3、思考:文中刻画母亲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文中写了怎样一位母亲?这位母亲和你的妈妈比较有什么异同?(为下一节课“比妈妈”的交流做准备。)

板书设计:

小巷深处

盲母 (爱) 养女
收养“我” 满足、自豪
搬家 时 感
改脾气 间 情 沉默、回避
终年辛劳 顺 线
为“我”骄傲 序 索 淡忘、隔绝
抑制感情
送生活费、营养品 悔悟、感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
听完这首歌,我们更加明白: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母亲。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母亲。通过理解课文,我们也感受到小巷深处那深深的母爱。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对作品会有更深的感受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好好的细细的来品味吧。
二、学习过程
1、交流“比妈妈”体会。(承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妈妈和文中母亲的异同,能从某一角度比较即可。对学生的发言做恰当的总结,适时的表扬。)
2、学生齐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文中刻画母亲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由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明确:文中刻画母亲用了多种描写方法:
(1)外貌、神态描写(①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了古铜色的颜色。<外貌>②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样粗糙,她的眼睛是那样黯淡,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外貌><神态>③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白的脸颊旁飘扬着。<神态>)
(2)语言描写(列举文中母亲说的话。)
(3)动作描写(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这些描写表现了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伟大母爱。)
3、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教师先范读,然后提示学生把握感情,带着情感朗读,深刻体会)
参考:形象是感情的依托。“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还有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姿,充满憧憬的神态,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形象。作者借对这些形象的描写,抒发了“我”对盲母的理解,感激和挚爱之情。
4、总结全文,理解题意。

(结合图片,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用“小巷深处”作为题目?结合学生的理解,做总结。)
明确:本文用饱蘸申请的笔墨,抒写了养母对“我”的深切而无私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敬爱、感激之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寄托所在。
5、写作特点
(1)选材
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
(2)描写
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3)情感
文章字里行间蕴含母女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4) 讲究形象
文章以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为情感的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三、课堂小结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你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四、布置作业(小黑板展示)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小作文。
要求:①题目:妈妈的__(手、皱纹、叮咛、唠叨、爱等)。
②字数:400字左右。
③要有真情实感,具体事例,明确主题。
3、母爱固然伟大,父爱也有其独特的魅力,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段话,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小巷深处

描写方法 人物特征

外貌描写 终日辛劳
语言描写 无私付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交流学习体会
下一篇: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