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2-27 09:30
问题探究
这篇课文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我们提出下面三点,请大家研究:
第一、生死问题,是自古以来人类不断探讨的问题,蒙田在《热爱生命》一文里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再引述孔子、庄子和王羲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你将这四个人的观点一一对照,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不同?你赞成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孔子:“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大意是,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又问:“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庄子:“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谁能够把无(当是“无有”)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就可以跟他交朋友。“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溃痈”,生,好比附着在身上的累赘悬挂在身上的肉瘤,死,好比溃决浓疱。“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至乐》)这是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那南面称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他是说 高中历史,大地以形体来托载我,用生命来慰劳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造物主善待我的“生”,也同样地善待我的“死”。
王羲之:“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第二、孟子谈到读书时,曾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法,即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认为,文学作品与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其所处的时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这说明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看来,也只有了解了他的身世才能回答这一问题。你愿意就此作些探讨吗?
第三、《信条》的作者说:他在幼儿园学到的那些东西,是人生的“金规矩”,所有“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都蕴含其中。幼儿园学到的东西真的如此重要吗?请你说说,作者列出的“那些条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探究思路:
第一、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乃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孔子在这段话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未知生,焉知死!”《论语》里论述“生”的文字很多,而提及“死”的文字很少,说明儒家注重的是此生此世,对来生来世,对死则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乐生惧死。庄子对生死问题议论最多,《庄子》中直接论说到有关“死”的地方多达二百多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几乎贯穿全书。庄子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他认为死是造物主对人的关爱。“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死是一种比做君王还要快乐的快乐。庄子对死的态度,正如蒙田所指出的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因此,痛生乐死,是庄子的基本观点。王羲之反对庄子的说法,“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面对死亡“岂不痛哉!”他的观点是乐生痛死,这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蒙田反对把生看成“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因此,要“乐于生”,充分“享受生活”;但“生的本质是死”,“不感到死的苦恼”。乐生乐死是蒙田的观点。
对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最好是采取蒙田的观点。孔子和王羲之“乐生”,能启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对死亡的恐惧会给人的心灵烙下一个阴影。庄子认为生死归一,都是物化的自然现象,死是正常的事,痛苦悲伤大可不必,这个观点极其可贵,但他把生看成是痛苦,从而不热爱生活,不珍惜生命,则是不可取的。蒙田的观点既启示我们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又教示我们坦然面对死亡,这是人类在生死问题上的最高境界。
第二、我们要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含义,必须了解帕斯卡尔的人生。这篇短文是他人生的真实记录,是一种真切的生命体验。这位英年早逝的哲学家在他短短三十九年的生命当中,有一多半时间是在病魔缠身中度过的,才十八岁身体就开始羸弱不堪,二十刚出头就发生过中风,糟糕的健康状况甚至令他终生没有结婚。正是这种切肤之痛使他相信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同一棵苇草没有什么区别,脆弱到可能因为一口气、一滴水而被毁灭。然而另一方面,帕斯卡尔又实在是世间罕见的天才。他生长在一个税务员的家庭里,多少有些专制的父亲强迫他学习语言,却禁止他接触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但他在十二岁的时候便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十六岁,帕斯卡尔以一篇《圆锥曲线几何》论文轰动了法国学术界,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帕斯卡定理。十九岁,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后来他又对极限概念做出了精彩的阐述,为微积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在数学之外,帕斯卡尔的物理学成就同样为人称道,除了著名的《真空论》,“帕斯卡定律”也无人不晓。当然,更不要说他的《思想录》在哲学史上占据的崇高地位。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可以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他一首心灵的自我赞美曲。
第三、文章第二部分那些看似朴素的语句内蕴丰富而深刻,阅读时要一句句、一字字认真反复地推敲。“有东西大家分享”,一个人不可独自占有地球,有东西大家分享,分享才能产生价值,才有共同的幸福,这是一种平等的观念;“游戏公平”,公平是做任何事情的基本准则,处理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必须遵守这一条基本的游戏规则;“不打人”,不以暴力解决问题,遇到矛盾要学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交还你所捡到的东西”,任何所得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不要有丝毫坐享其成的侥幸;“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自己对别人都要负责;“不要拿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不要贪婪,不要侵占国家和他人的财产,不要有任何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惹了别人你要说声对不起”,要学会道歉,学会承认错误,学会宽容别人,这是“金规矩”;“吃东西之前要洗手”,讲究卫生,保证身体健康;“便后要冲洗”,遵守公共的卫生规则;“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这是说不要偏食,要吃那些你不喜爱但却很有营养的食物;“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每天睡个午觉”,学习、休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德、智、体均衡发展;“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根扎得深,茎叶才能长得高;任何生命都会死去,“我们也会”,这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根本法则,因此要珍惜生命,珍惜人生有限的时间;“要记住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这是说,我们要认真地“看”世界,“看”人生,认真“看”周围的一切,不要稀里糊涂的混日子:这个句子既强调了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体会人生意义、领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突出规则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面对纷繁复杂、险象环生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友爱,充满真情,更加和谐。总之,作者通过这些朴素的语言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