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5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逍遥学能 2014-02-24 14:42
知识结构
单元探究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特点?
(1)各有侧重点:
①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行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③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2)各自实践方式和结果:
①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且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②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未改变。
③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促使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仿效立宪到主张共和。
(4)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了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是量变,又是质的飞跃。
(5)与历史阶段特征有关:探索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如地主阶级抵抗派、义和团的救国方案等。
(6)探索具有曲折性: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具有曲折性。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
3.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彻底批判儒家思想。而如今却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出现全球祭孔,如何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开展之时,北洋军阀正推行“尊孔复古”,为袁世凯复辟提供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发起人认为儒家代表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需要彻底批判,这在当时是有其历史依据的。但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诚信”、“德治”等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今天要对其进行批判和继承,以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热点关注
1.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情况下兴起的,它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中国,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认为要在中国真正建立民主政治,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伦理观念,因而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2.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但其主张各有侧重: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