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2-23 10:00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的作品,一般认为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史记·屈原列传》载,还有《招魂》1篇。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可见,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关于《离骚》的含义,古来说法不一。司马迁释“骚”为“忧”,曰:“离骚者,犹离忧也。”但是“离”是什么意思呢?司马迁未作说明,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王逸《楚辞章句》则与之相反 高中历史,认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是排解忧愁。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羲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其含义相当于今语的“牢骚”(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尽管对“离骚”的含意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离骚〉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七十六字。课文节选的这部分52句,主要叙述作者因“蕙?”“揽?”,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叙写自己在“进与退”中的艰难选择,否决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学习本课文应当采用的方法是:
1.先读懂,后欣赏。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弄懂诗句本意,然后再欣赏诗句。本书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欣赏之点,一是艺术手法,二是诗人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三是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2.先课文,后延伸。这首诗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光从字面去读,仅就本课而论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感受和思想,应当扩大阅读的背景,多了解有关屈原和《离骚》的介绍、评论。读全诗,也是一种延伸拓展。
3.先朗读,后背诵。学这首诗不能满足于单纯的默读,而应该有声地读,大声地读,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也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