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2-20 08:33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回答1~3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了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⑴城镇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需要读图计算:1982年城市人口为20000万人,总人口是城市人口20000+乡村人口80000=10000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20%。⑵图中可以看出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就是90年代后期。⑶1961~2007年,该国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乡村人口有减少的趋势,A、B错。郊区化指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图中没有反应这一过程。
【答案】1.B 2.D 3.C
右图是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5题。
4.1960―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 B.持续、稳定的人口政策 C.全球不断变暖的影响 D.自然灾害不断增多
【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1965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上升较快,而人口死亡率则大幅度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说明这段时间我国人口增长类型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5.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答案】4.C 5.B
右图中①②③④代表近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四城市人口规模大致相同,判断回答6~8题。
6.四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长假期间,大批外地游客来到城市②,这种现象属于( )
A.人口流动 B.省际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解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人口迁入最多的④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要看人口出生数和死亡数,②④城市的自然增长是负值,长假期间,大批外地游客来到城市②,这种现象属于人口流动,不是人口迁移。
【答案】6.D 7.C 8.A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读下表:2001、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单位:万公顷),完成9~11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2001
12782
21965
1010
27428
2476
2002
12593
23072
1079
26352
2565
9.2002年比2001年林地大幅增加,新增林地最可能位于( )
A.西北干旱区 B.东北林区 C.西南林区 D.生态脆弱区
10.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图是( )
11.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解析】2002年比2001年林地大幅增加,新增林地位于适宜造林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西北干旱区不适宜造林,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森林本来就已很丰富,故第9题选D。环境人口容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容量趋于下降趋势,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第10题选D,11题选C。
【答案】9.D 10.D 11.C
近年来,中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7年来沪人员总量近六百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读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因素中与我国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多
B.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增长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1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东部到西部 B.农村到城市 C.平原到山区 D.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
【解析】12.D选项颇有迷惑性,但与其它三个选项相比较,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迁移关联性不大。13.本题相对简单,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西部到东部、山区到平原、农村到城市。
【答案】12.D 13.B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以下14~15题。
14.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15.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南美洲
【解析】结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不难作答。4.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由原始型――传统 型――过渡型――现代型,乙甲丙丁反映了这一趋势。能够全部经历这四种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目前处于现代型的大多为发达国家。
【答案】14.B 15.A
16.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甲图反映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的增长情况,乙图说明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出现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开始呈现全面的不协调,这是解答第(1)题的关键。第(2)题以人们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为例,分析生态环境的反馈作用。第(3)题则要求对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实质上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决定的。
【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