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0-03-05 17:00
初中生活,我留给别人的记忆大概是很乐天,很调皮,很聪明,很捣乱。学校不大,所有的人都认识我,我个头矮,又爱开玩笑,老师很喜欢逗我玩,高年级的男生也当我是开心果,总喜欢善意地捉弄我。
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感受却是:学习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由此总结,一个人心中的真实感觉,和给人的印象,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小学不爱做作业,已经种下了学习障碍的种子。到了初中,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讲课的进度也加快了,我一下就蒙了。
我根本不会听课,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念头。上课的前三分钟还信誓旦旦地想,这节课一定要好好听。可我的想象力实在丰富,比如我看到手中的铅笔,不知道怎么就联想到了电线,然后想到了电线上的燕子,的确很像五线谱,接着又想到音乐课,接着又想到了我小学的音乐老师,又想到了有一次去她家看到的鹦鹉,很喜欢那两只鹦鹉,又想如果我自己有两只该多好,如果有的话,就让爷爷帮我养着……等我回过神来,大半节课过去了。几乎每节课都忍不住做黄粱美梦。
记得那时候每天都犯愁作业,老师一留作业,我这心都在滴血啊!做作业还是不做作业,那真是一场战争。
其实,我从来没故意不做作业。往往是理智和情感,愿望和行动,大脑和身体无法统一起来。比如,我的大脑发出一个命令:从今天开始,痛改前非,一定要完成作业!这时候身体也跟着瞎激动:对,必须地!
等动手做起作业来,拦路虎就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嫌麻烦,有的是不会,又懒得从头学起。那时候,我心里总是把困难夸大好多倍。我写字慢,写作业的感觉就很累。还有的时候,我是无法抗拒周围的诱惑,比如我喜欢折纸,喜欢做各种有创意的小玩意儿,如果我心里想出个点子,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心里就痒得不得了。还有,我超级喜欢看电视。当时最爱看的是电视剧《乱世香港》和动画片《圣斗士星矢》。记得《乱世香港》看一半就开学了,老妈不再让看。老妈喜欢关了灯看电视,里外都是黑乎乎的,我就想出了个馊主意:我家门中间有块玻璃,我搬了个凳子站上去,高度不合适,就猫着腰伸着脖子往里看,看的专注极了,跟着主人公悲悲喜喜,以至于有一次老妈走过来我都不知道,来不及撤退,她一开门,我俩都吓了一大跳,那场景好尴尬。再比如《圣斗士星矢》,老妈不让看,我就磨磨蹭蹭地吃饭,等到演完了我的饭才能吃完,老妈催了无数次,没有一次奏效。
整个初中,我的内心都在进行着拉锯战。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积累一个成功的经验,几乎就积累了一个失败的经验。比如,我下决心后没有做到,就感到很沮丧。下次再下决心,自个都心虚,要命的是还完不成。这体验积累得太深太厚,就感觉自己已经没救了。看着别人学习好,又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学好的,心里越来越痛恨自己。那时候觉得好孤独。
这些毛病,到了高中,因各种机缘,才得以改掉,成绩有很大的提高。那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学习需要有自控能力,也确实需要方法。
现在再回头来看,其实很多孩子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很挣扎的阶段。从学业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大部分的孩子,被这个问题淹没了,多可惜啊。
我尝试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这样孩子的家长,该做什么呢?
一、承认孩子遇到了困难。我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我很聪明,就是不学习。其实,我是不知道怎么学,也不懂得怎样才能控制自己。因为这个误解,家长往往把批评当教育,其实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甚至雪上加霜。既然是遇到了困难,孩子最需要的是支持和帮助,而不是责备。
二、教孩子和自己内心的念头对话。青春期的孩子,不但情绪像过山车,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如此。某一瞬间,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转眼之间,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当孩子心中产生“我很笨”、“我就是不擅长读书”等念头时,需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找出理由反驳孩子的这些念头,让孩子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同时,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家长思考问题的方式。当他再出现类似的念头时,就能在心里和自己对话,消除这些消极念头带来的干扰。
三、制定一个改进的计划。这个地方对家长来说,肯定是最困难的。这就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一个小步伐前进的计划,目标不能过高,而且都是可执行的。这样一点点积累成功的经验,鼓励孩子走下去。
四、监督。就算孩子道理都明白,也有改变自己的愿望,但想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遇到紧要处,还是需要家长从后面推一推,让孩子没有退路可走,只能努力向前。
五、从喜欢的事情上找突破口。老妈反对我看电视和动画片,理由是耽误时间,其实这些之所以吸引我,也自有它的道理。初中的孩子开始对社会万象、人生百态感兴趣,也开始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如果合理引导,孩子也能从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