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道开放性的化学中考题
逍遥学能 2017-05-21 09:28
一道好的中考题就像一道美味佳肴,能让所有的考生在“品尝”时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下面这道中考题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一、试题:
(2008年泰州市)化学是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与人文知识有密切联系。例如,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释或辨析。[A、B两题中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只以A题记分]
A题:“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
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 。
釜底抽薪: 。
B题:“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
成语词典的解释:
沙里淘金??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
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沙里淘金: 。
点石成金: 。
二、答案:
A题答案要点:
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答全或只答“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柴火或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均可得全分,答其他要点的只得一半的分。如笼统同答“不符合灭火原理”等)。
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
B题答案要点:
沙里淘金:利用黄金的物理性质(很大密度、不溶于水、金属光泽)进行工作。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关或它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答出其中2点就可得全分)
点石成金:
要点一: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
要点二:如果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要点三:如果这里的金不只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的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化学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上述3个要点只要答对其一就可得全分)
三、特点:
试题以成语为素材,以涉及人文内容的化学知识作为设问的载体,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的同时,注重了人文知识的渗透,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试题新颖,考生感知认可度高,能较好地激发考生尤其是中下等考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试题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考生自主选择的余地越大,发挥潜力的空间也就越大,该题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考生可以任选一个作答,不同的考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案,同一个考生也可能会想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同时,该试题对于拓宽考生的知识面,改善考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2.该题又是一道简答题,要求考生回答时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试题在考查考生化学知识的同时,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试题,各种层面的考生虽然都能动手解答,但所得分值又会因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能力的不同而拉开档次,这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故本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四、启示:
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只注重培养单一专业知识的教学观点,在化学教学中,不但要强调化学知识,还要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即重视学科渗透。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创设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如:教师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熟悉的古诗文、成语等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的视角切入点,巧妙地插入课堂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