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4-02-01 16:29
摘要:开发英语教材不能忽略教学环境因素,好的教材首先要适应其所处的教学环境。本文从我国英语教学的性质、英语教育政策、英语教师素质、英语课时设置、班额和教学硬件设施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探讨了这些环境因素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影响和制约,并初步提出了适应环境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对策。
关键词:外语教学环境;基础英语教材;制约和影响;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基础英语教材大致有三类:一是中国人自主编写的教材(编写团队中可能会有外国人),二是从原版教材改编而来的教材,三是原版引进的教材。其中第三种教材品种最多,但用量最少。究其原因,排除政策因素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原版教材大多数是母语教材 高考,对中国学生来说明显太难。而自编教材和改编教材,也并非都很成功。相反,有的固步自封,拘泥于陈旧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一味地追赶国际潮流,结果曲高和寡,让教师无从下手。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教材,才是适合中国师生需要的教材?
我们认为,任何一套教材,首先要适应其所处的教学环境,达到本土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英语教材开发者,必须立足于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来研究什么样的教材才能适应我国的教学需求。
二、外语教学环境理论概述
关于外语教学的环境,国内外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做过界定和分类,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种观点:
国外的学者一般从文化层面来论述外语(或二语)教学的环境。如理查兹(Richards,1998)将语言教学的环境界定为语言政策、教学大纲、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克拉米什(Kramsch,1994)对环境的界定,则主要偏重于社会文化环境,他指出,语言学习应以特定含义、环境差别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核心,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为目的。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的国情,赋予“外语教学环境”更广的内涵。如张正东指出,一切制约、影响外语教学活动和效果的内外部因素、条件都可以看作是外语教学环境的内容。杨明仪则认为,外语教学环境包括学校内部环境和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受到教育政策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曾匍初把外语教学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外语的心理状况;外部环境指能影响学习者内部环境变化的一切外部条件。
综合上述学者对外语教学环境的定义,我们认为,如果把外语学习者的内外部因素都归结为环境因素,则有泛环境化的倾向。故本文只把制约、影响外语教学活动和效果的外部因素归结为外语教学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影响比较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有:英语教学的性质、英语教育政策、英语教师素质、英语课时设置、班额和教学硬件设施等。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环境因素对我国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并探讨在教材编写中如何适应这些环境因素、克服其中不利因素的影响。
三、我国英语教学的环境特点及其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一)我国英语教学的性质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属于“二语”教学,还是属于“外语”教学?相应地,我国的学生学习外语是“习得”还是“学得”?这是讨论我国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之一。
斯特恩(Stern,1983)指出,第二语言在一个国家受到官方或社会的认可,有与母语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第二语言学习有语言环境的支持,学习者能够得到大量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即有大量“习得”语言的机会。而外语指在本国之外使用的语言,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机会较少,必须有正式的指导和各种措施来补偿环境的缺乏。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在我国属于外语教学。相应地,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较少靠“习得”,更多靠“学得”。张正东指出了混淆外语教学和二语教学的三大危害。因此,我们在编写英语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个环境因素。
(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从宏观政策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语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升学考试、申请学位,还是评定专业技术职务,都必须有外语成绩。正是这些硬性规定,直接促进了我国外语教学的大发展。而学习英语的群体是最大的,相应地,英语教材的开发量也远远大于其它语种教材的开发量。
从微观政策而言,2001年7月出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从总体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六个方面,对一~九级目标进行了描述,对于高中英语教材开发做了具体而明确的指导。其对一~五级目标的描述,也分别对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作为高中课程标准,其在词汇、语法等具体的语言知识项目上,对小学和初中的要求未做规定。可以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长期缺位,使最近10年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开发,处于一种比较盲目和随意的状态。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消除了上述不确定因素,有望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三)英语教师素质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吴欣和杨晓青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本文综合其数据,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概括如下:
1.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最高学为专科(60.3%);初中英语教师只有61.9%的人有本科学历;高中教师中,尚有10%的人学历在专科及以下。而且,其中仅有37.4%的教师是通过全日制学校获得最高学历的,大多数(61.7%)是通过函授、电大、夜大和自学考试取得最高学历的。
该调查结果还显示,尚有18.4%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有近30%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是通过学校非英语学科转岗、社会招聘、非教育系统内调整等途径担任英语教师的。可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的基本理论”、“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知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熟悉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设计课件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他们是构成外语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要通过教师这个环节,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基础英语教材的时候,尽管要在理念和方法上对教师进行引导,但也不能盲目地、一味地引进新理念、新方法,而忽略教师接受和驾驭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能力。
(四)课时设置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课时设置,也是构成外语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学习一门语言,不但要有足够量的输入,而且要有足够频率的输入。如果课时偏少,学生在课外又得不到语言输入,那么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就会大大地受到影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英语周课时不得少于四个课时;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则提出:“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分钟”。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各地区的安排是大不一样的。仅北京市各区县而言,小学英语课时的安排就从每周二―四课时不等。初中和高中则基本上能保证四个课时。从全国而言,小学平均每周三课时,最少的每周一课时,有的地区能达到每周四―五课时。初、高中因为有考试升学的压力,所以课时能够得到保障,多者能达到一周六个课时8。这种课时不统一的问题,也是开发基础英语教材时候必须考虑的因素。
(五)班额过大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吴欣和杨晓青8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目前仍然以大班教学为主。40人以下的班级只占14.9%,40-60人的班级占41.1%,甚至还有27.3%的班级人数在60人以上!
班额过大,学生的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如果教材设定的内容和目标一刀切,难免会造成教学困难。班额过大还提出了以下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有效参与其中。这些因素,都是编写教材时候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六)硬件设施对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差异非常巨大,相应的,各地的教学硬件设施配套情况也差异巨大。发达地区的硬件设施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困难地区的硬件设施往往只有粉笔和嘴巴(“chalk and talk”)。
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状况,也对开发教材及其教材的配套资源具有很大的制约。如果教材的活动设置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资源,将在欠发达地区难以使用;如果教材的活动设置完全排除多媒体资源,在发达地区使用时又可能会显得枯燥。
四、对策研究
(一)教材编写要把握“学得”和“习得”的度
按照斯特恩(Stern)的标准和张正东的研究,再结合我国的英语教育政策和语言使用状况,我国的英语教学显然是外语教学而不是二语教学,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靠“学得”而较少靠“习得”。所以,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立足于这个基本事实。大到选择语言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小到具体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都要时刻意识到这个大背景,不能盲目地套用、照搬二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PEP小学英语》、《新目标英语》和《新高中英语》都牢牢把握了这个原则。这些教材都采用“话题”、“结构”、“功能”和“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既创设了大量让学生感知和领悟语言的情境,设计了大量让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性活动和任务,也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机械操练的活动,努力给学生创造“学得”和“习得”的双重机会。
(二)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教材,在此前提下突出个性、进行创新
如上文所言,最近十年来,指导我国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一直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一~五级目标的描述和规定。但很多描述和规定都是原则性的,不够具体明确。所以,我国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开发在最近十年相对而言处于一种比较盲目和随意的状态。而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则将提供了更加具体和清晰的指导。这将是我们开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其精神,并将其精神贯彻到教材编写中。
义务教育英语教材的编者,应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根据其规定的话题、功能、词汇、语音、语法等具体项目,对原有教材进行梳理,删减过多过难的内容,增加缺失的内容,并从编写思想到编写体例,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修订教材。要在符合课标精神的大前提下,再考虑突出个性、进行创新的问题,而不能随心所欲地追求个性和创新。
(三)教材编写既要适应教师的能力水平,又要对其进行适当引导
如前文所述,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不容乐观,因此教材编写的时候应当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
《新起点小学英语》、《PEP小学英语》、《新目标英语》和《新高中英语》,为了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习惯和需求,采用了教案式的编排方式,大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对于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而言,该套教材的编排体系非常容易驾驭――教师只要按部就班,逐项完成教材所设计的活动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板块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还在教师用书中补充了很多教学资源,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选用。
当然,教材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教师培训任务,对教师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教师现有的水平。上述几套教材,引入了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例如,我们把任务型教学法作为实现交际教学法的具体手段之一引入我们的教材。上述四套教材,都或多或少地把任务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师培训,相当多的教师已经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任务,从而拓宽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方法。
(四)教材编写必须考虑课时不一的问题,为教师增删教材留有余地
从理想状态而言,各地应该按照自己的外语教学环境,其中包括课时数,来选择合适的教材,甚至开发校本教材。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水平下,大力提倡校本教材是不稳妥的;而教育部为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只允许各地在审查通过的若干套教材中进行选择。所以,我们在开发教材的时候,要尽可能照顾到各地区不同的教学环境需求,以便不同地区选用。
为了适应各地课时不一的现状,《新起点小学英语》和《PEP小学英语》都采取了分层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为必学内容,第二层次为选学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与教师一定的弹性,教师在课时充足,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情况下,可以教完全部内容;万一课时不足,或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可以只教第一层次的内容,而依然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新目标英语》则通过立体配套,给教师很大的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削减或扩展。若只使用课本,一学期要花60-90个课时,若使用练习册和评价手册,则可以扩展到120个课时。《新高中英语》按模块编排教材,每个模块五个单元,每学期使用两个模块,均不安排复习单元。这样给教师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教学阶段并安排适当的复习,也可以调整教学进度,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
(五)教材编写必须立足于大班教学的现状,保证可操作性
解决班额过大的问题,除了靠教师的教学技巧外,教材在设计活动和任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尽可能保证所设计出来的活动在大班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为此,《新起点小学英语》和《PEP小学英语》在起始年级大量使用全身动作反应活动(TPR activities),在中、高年级大量使用结对活动(pairwork)。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活动在大班环境下也能开展。《新目标英语》和《新高中英语》大量使用独立活动(individual work)和结对活动,以方便大班教学使用。当然,四套教材也都采用了一定量的小组活动(group work)、任务(task)和项目制作(project),以满足部分小班教学的需求。
(六)教材编写要考虑硬件设施的影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我国各地区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套情况差异很大,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为了适应上述环境因素,《新起点小学英语》、《PEP小学英语》、《新目标英语》和《新高中英语》,都采取了“因陋就简”和“立体化配套”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因陋就简”,就是指我们在开发主教材,即学生用书的时候,活动设计不过分依赖多媒体,而是尽量设计一些所用材料和设备少,但语言操练量大,且趣味性高的活动,让那些只有粉笔和嘴巴(“chalk and talk”)的学校也有可能开展教学。而所谓的“立体化配套”就是指在主教材之外,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活泼多样的课件、光盘和学习软件,供条件好的地区选用。其中,《新目标英语》还开发了网络课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结语
上文考察并讨论了制约和影响我国基础英语教材开发的几个环境因素,并以《新起点小学英语》、《PEP小学英语》、《新目标英语》和《新高中英语》的编写和修订情况为例,提出相应的对策。要强调的是,我们只有不断地加深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环境的认识,以此作为我们开发基础英语教材的出发点,并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适应环境因素,消除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基础英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