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5-19 08:53
我国已经推行素质教育多年。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给学生创造开发其他潜能的机会,因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天赋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智力强项是不一样的。我国教育界基本达成共识,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在文化课方面都特别出色,有些学生文艺才能出众,有些学生有体育天赋,还有些学生动手能力比别人强。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在学校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减负。
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他们仍然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限制地延长学生的上课时间。在他们眼中,学生离开了教师,是没有办法学习的;离开了教师,学生是不会复习的;即使学生会复习,效率也是低下的。基于这种观点,很多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下午多上一节课,周六要补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所谓”的名校。即使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补课,很多学校依然我行我素,置国家的法令不顾。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落实教改的要求,没有认真探讨教学规律,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下面笔者就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基础,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般方法。
首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规律“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1]。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哪些规律呢?笔者认为这几种规律对我们的教学效果影响较大:遗忘规律,注意规律,循序渐进规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下面我们一一探讨其内涵和作用。遗忘规律,就是指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前两个小时学习者会遗忘大约56%新学的知识,八个小时会遗忘大约64%,一天会遗忘66%,两天遗忘72%,六天遗忘大约75%,三十一天遗忘大约79%[2]。注意规律,这里就是指什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最长时间。为了让学生注意课堂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提高声音,也可以采用对比比较强烈的文字符号体现,还可以采用放大缩小注意事项等多媒体技术达到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新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我们所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一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和学生以前的知识经验比较接近的东西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不仅要关注什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特别关注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根据相关研究,一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并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儿童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中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中等,成人注意力持续时间最长。初中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个规律告诉我们教师需要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讲解重点和难点,当学生注意力到达了极限时,我们要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再进行讲解。循序渐进规律,就是指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按照科目的规律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要随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微调,以便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很多学生一点就通,我们就可以略微加快进度。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就是说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所讲的内容和课堂结束时所讲的内容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规律告诉我们,必须及时回顾课堂内容,教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都要分布好,以便达到最佳上课效果。
其次,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是遵循学习规律的。学习规律是指“指学习过程诸现象或相关因素之间稳定的内在联系”[3]。在这里,我想介绍两个学习理论,这两个学习理论对我们数学教学非常有帮助。信息加工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4]。在加涅看来,学习就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没有进行加工,那学习就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学习根本没有发生。只有进行过深加工的信息,才能进入长期记忆。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指出了如何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该种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5]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完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而不是用我们的讲授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样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在讲解初中数学几何题型时,要多让学生动手,给学生动手的时间,鼓励他们动手。在代数教学中也是如此。
简单地说,高效课堂更需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加强课堂指导,鼓励学生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