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年谱

逍遥学能  2017-05-18 09:57

公元前~公元元年

传说公元前2800年前,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先对内脏作解剖处理。

据《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国夏朝已有关于动物习性的记载。

据河南安阳殷墓出土的蚕绢,表明在公元前12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经驯养家蚕,利用蚕丝织成丝绢。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周朝《诗经》上记有植物名称一百余种,动物名称二百多种。

据《周礼》,中国周朝时,已把生物分为动、植物二大类,并将动植物各分为五类。

公元前640年,古希腊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生命
公元前七至六世纪,古希庸人间那克西曼德提出生命起源于泥泽之说。

公元前六世纪,进行人体解剖,指出脑是思想和感觉器官(古希腊阿尔克梅翁)。

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力图摆脱迷信,重视自然疗法。古希腊人柯斯的希波克拉底研究了病危时的情态,提出四体液说。

公元前五世纪,提出四元素理论(火、气、水、土),认为它们的结合和分离是爱和憎所引起。发现了耳蜗。指出皮肤可进行呼吸。首次提出血液流出流进说,并认为心脏是中心(古希腊恩培多克勒)。

公元前384一前322年,提出“隐得来希”的生机论。发表《动物自然史》《动物结构学》、《动物发生学》、《论灵魂》等书。记载了五百多种动物(古希腊亚里土多德)。

公元前372,发表《植物志》、《植物起源》等书,标志植物学的创始。提出理性位于脑的观点。(古希腊狄奥弗拉斯图)

据《山海经》,中国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战国时代,以有近百种药物的记载。

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中国战国时代的《扁鹊难经》有人体解剖、人体生理、病理、疗法等记载,还提及气血循环理论。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战国时代的《内经》已有气血循环等生理现象的记载和尸体解剖的知识。

公元前258一前257年,从事比较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最早的研究(古希腊埃拉西斯特拉托)。

公元前三世纪,进行人体解剖,改良解剖技术与用语(古希腊希罗费罗)。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尔雅》注释了诗经中的草木虫鱼鸟兽之名。

公元前二世纪,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相对立,将原子论应用于医学(罗马阿斯克勒必阿德)。

公元前一世纪,前汉后期的《汜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旱地农业耕作知识和多种农作物的丰产技术(中国汜胜之)。
公元元年~公元1000年

25至220年,中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

一世纪,《药剂学》五卷问世。该书集古希腊人药物和应用植物学之大成(古希腊底奥斯柯里德)。

二世纪西汉时,指出大麻有雌雄的区别(中国崔实)。

二世纪,医学家盖仑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医疗、药物等领域均有新发现,著述也很多(罗马盖仑)。

三世纪初,汉末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外科手术(中国华佗)。

四世纪,著作医学百科辞典七十卷,与宗教迷信进行了斗争(古希腊奥勒巴西奥斯)。

晋代的《竹谱》是最早的植物专谱(中国戴凯之)。

304年,晋代的《南方草木状》中,分草、木、果、竹四章,列举华南植物79种,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书中并有生物防治的记载(中国嵇含)。

五,六世纪,后魏时的《水经注》内有鱼化石的记载(中国郦道元)。

六世纪,六朝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七百二十多种药物的特性(中国陶弘景)。

六世纪,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提到豆科植物肥田的事实??即根瘤菌的作用(中国贾思勰)。

据传七、八世纪,中国唐朝托名郭橐驼著《种树书》中,记有很多嫁接的方法。

七世纪,唐朝《千金方》中记有脚气病的症状和疗法,以及用龟甲治软骨病,用羊猪肝煮汁治夜盲症等药方(中国孙思邈)。

八世纪,唐朝《本草拾遗》中记载有很多药物知识(中国陈藏器)。

八世纪,研究了羊、马、骆驼、野生动物和人体的生物学特性(阿拉伯阿尔?阿斯密)。

九世纪,根据希腊和印度的知识写成《医学大百科辞典》,被认为是医疗化学的先驱(阿拉伯阿尔?拉兹)。

九到十世纪,唐朝《酉阳杂俎》中已有涉及动物逃避敌害的方法(中国段成式)。

十世纪,宋朝的《铜人针灸经》中,认为从夏商起就有针灸疗法(中国王维德)。

十世纪,宋朝的《菊谱》中指出,变异可形成生物的新类型,并记有35个菊花品种(中国刘蒙)。

十世纪,《医学经典》一书对以后六个世纪影响很深(阿拉伯伊本,西拿)。
公元1000年~公元1800年

十一世纪,发表《眼科医学宝典》三卷,载有眼的解剖等内容(阿拉伯阿里?伊本?爱萨)。

1078?1085年,宋朝的《埤雅》中,对265种动植物作了解释(中国陆佃)。

1163年,中国宋朝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

十三世纪,宋朝发表《洗冤录》,内容是尸体检验的各种方法,是一部较早的法医著作(中国宋慈)。

1270年,宋代的《尔雅翼》中,有生物界生存竞争的记载(中国罗顾)。

中国宋代的《农桑辑要》中,已有人工选择的方法和事例。

十三世纪,元朝的《农书》中,提出生物适于生长的地区因种类、本性不同而异的学说(中国王桢)。

1406年,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对许多种植物作了简要说明,并画出了414种植物的图(中国朱(木肃))。

明朝刊行的《国脉民天》中,提及人工选择的原理(中国

耿荫楼)。

1493年,意大利人达?芬奇模仿鸟的结构,首次设计各种飞行器。

十五世纪末,绘制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人体解剖图(意大利达?芬奇)。

1543年,比利时人韦萨利的《人体机构》一书,批判了盖仑的解剖学。

1555年,首次将鸟类骨骼和人体骨骼作了比较,由此开创比较解剖学(法国贝朗)。

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是科学上的重要典籍(中国李时珍)。

1596年,明代《闽中海错疏》中有海中无脊椎动物的记载(中国屠本睃)。

十七世纪,明朝《农政全书》中,指出植物应天时而种植的重要性(中国徐光启)。

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英国哈维)。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康熙几暇格物论》,内有早已灭绝的古代毛象的记载(中国爱新觉罗?玄烨)。

1660?1678年,研究燃烧和呼吸对于空气的影响(英国波义耳)。

1665年,制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首次提出细胞的概念(英国胡克)。

1675?1683年,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轮虫、滴虫和细菌(荷兰列文虎克)。

1688年,清朝的《花镜》中指出植物随气温而变异,并记有植物嫁接法(中国陈昊)。

1694年,在欧洲第一次证实植物是有性别的(德国卡默拉留斯)。

1713年,开展了胃液消化作用的研究(法国罗默)。

1727年,出版《植物静力学》,1733年出版《动物静力学》,将力学实验法导入生理学(英国哈尔斯)。

1742年,中国清代出版《授时通考》,是有关农业,园艺及工业的重要著作,内有栽培植物的考证。

1742年,清代《巨田编》,有人工选择的记载(中国帅念祖)。

1753年,提出植物碳素营养的概念(俄国罗蒙诺索夫)。

1753年,发表《自然系统》,确定双名命名法(瑞典林奈)。

1757?1766年,出版《人体生理学纲要》,奠立近代生理学,提出应激性学说(瑞士冯?哈勒)。

1759年,出版《发生的理论》,创立胚胎发育的后成学说(俄籍德国人沃尔弗)。

1765年,否定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并在1768年,首次以蝾螈为材料,进行了动物的再生实验(意大利斯巴兰让尼)。

1771年,首次观察到老鼠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钟罩内可延长生命,发现植物呼出氧气的现象(英国普利斯特利)。

1775年,发表《人类的先天差异》,建立人类学(德国布鲁门巴哈)。

1775年,根据头颅、面形,分人类为五大类型,开创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德国布鲁门巴哈)。

1779年,发表(1773年发现)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日光下才能净化空气(荷兰英根?浩斯)。

1780年,发明切片机,提供了显微观察生物组织的技术条件(美国埃?亚当斯等)。

1782年,确定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交换现象及其作用(瑞士辛尼比涅)。

1784年,发现人类中腭骨,证明人在生物学上属于哺乳动物(德国歌德)。

1787?1838年,进行了植物体有机物代谢和运转的研究(英国奈特)。

1790年,描述了植物器官的变态现象(德国歌德)。

十八世纪末,创立组织学(体素学)(法国毕夏)。
公元1800年~1899年

1801?1805年,发表《比较解剖学》讲义(法国居维叶)。

1749?1804年,发表《自然史》共44卷,提出物种是变化的观点,并注意到器官退化等现象(法国布丰)。

1804年,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推翻过去认为来自土壤的看法,从纯水长大的植物证明植物中的无机物是来自土壤(法国尼?索修尔)。

1809年,《动物哲学》一书发表,提出了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生物不变论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法国拉马克)。

1819年,发表《自然分类学基本原理》一书,提出在生物学中采用自然分类法(瑞土德?堪多)。

1828年,发表《动物的发育》一书,创立著名的“冯?贝尔法则”,提出胚层学说(俄籍德国人冯?贝尔)。

1830年,清代发表《医林改错》,在观察尸体的基础上,对古代的人体解剖图作了更正(中国王清任)。

1830年,《动物哲学的原则》出版,认为外界环境的变异直接影响动物器官的变异(法国圣提雷尔)。

1831年,首先发现细胞核(英国罗?布朗)。

1831一1836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旅行,对他后来建立生物进化论有很大意义(英国查?达尔文)。

1832年,发表《人体生理学》,系统地总结与叙述了当时人体生理学的成就,并对神经和感官的功能提出了“特殊能量学说”(德国约?缪勒)。

1835?1839年,记载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德国冯?摩尔)。

1838?1839年,提出“细胞学说”,即植物、动物均有细胞组成的细胞理论(德国施莱登、许旺)。

1840年,提出表征头型特征的指数,并对各种头型进行命名(瑞典辣齐乌斯)。

1840年,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按实物绘图,为我国十九世纪主要的植物著作(中国吴其浚)。

1841年,发现农作物中碳、氢、氧、氮含量总大于肥料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而豆科植物含氮更大于肥料;而作物中无机盐含量总小于肥料中含量,从而认识到作物和肥料之间的一定关系(法国鲍辛高儿特)。

1850?1855年,发现肝脏有合成肝糖的功能,并分离出肝糖(法国贝尔纳)。

1855年,结合症状观察病人的肾上腺皮质,开始了临床内分泌学的研究(英国阿迪生)。

1855年,认识到除豆科植物外,所有植物需要的肥料中应含氮,从而发现了自然界氮的循环。化肥已获广泛应用(英国劳维斯)。

1857年,在德国杜赛尔道夫附近发现古人尼安德脱人的化石(德国富洛特)。

1857年,证明乳酸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法国巴斯德)。

1858年,创立细胞病理学理论(德国魏尔啸)。

1858年,分别提出“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进化是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实现的(英国查?达尔文、华莱士)。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奠定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英国查?达尔文)。

1859年,发现血管运动神经(法国贝尔纳)。

1861年,发现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创立了原生质学说(德国舒尔兹)。

1861年,发现大脑皮层上的语言区,并创制了多种人体测量仪器(法国布洛卡)。

1862年,发现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是光合作用的第一个可见产物。并发表《植物实验生物学手册》,在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中引起了重要影响(德国萨克斯)。

1863年,出版《大脑反射》,认为一切意识活动都是神经的反射活动(俄国谢切诺夫)。

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明确论证了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观点(英国托?赫胥黎)。

1864年,用实验批判了反科学的生命“自然发生说”,提出机械的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生源论”。确立消毒灭菌方法,对医疗卫生、轻工业生产具有很大价值(法国巴斯德)。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一文,提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奥地利孟德尔)。

发表重演论,又叫生物发生律,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德国海克尔)。

1868年,在法国发现旧石器时代化石智人??克罗马努人(法国铁路工人发现,由拉特德检定)。

1869年,从绷带浓血中分离出去氧核糖核酸即DNA(瑞士米歇)。

1869年,研究了胰脏的结构,发现了无管腺体??胰岛(德国朗格汉斯)。

1871年,发表《人类原始及类择》一书,以大量材料进一步论证人
1871年,出版《人体测量学》一书,为人体测量法开辟新道路(比利时格特勒)。

1872年,提出氧化是发生在组织中而不是在血液中的概念(德国浦弗留格)。

1874年,出版《我们的身体形式》一书。该书就人体胚胎的形态变化提出机械的解释(德国海斯)。

1875年

首次描述了细胞里的染色体(德国斯脱劳伯格)。

证明受精作用是精、卵的胞核的结合(德国赫脱维奇)。

发现了脑中的微电流,成为生物物理研究脑的基础,并引起了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美国卡顿)。

1877年,发表《日光杀菌的研究》,是放射微生物学的萌芽(英国唐斯、布伦特)。

1878年,发表《关于创伤传染病病因的研究》,提出各种传染病均由一定病原菌引起(德国柯赫)。

1881年,采用病原菌毒素的接种法防治一些疾病,开创了医学上的免疫学(法国巴斯德)。

1883年,第一次报告染色体的遗传连续性原理,及在性细胞形成时染色体出现减数现象(比利时范贝纳登)。

1884?1885年,证实细胞核是遗传的基础(德国赫脱维奇、斯特劳伯格、克里克尔、魏斯曼)。

1884年,确定日光是提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并证明在光能转化为生物能过程中叶绿素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说明整个生物界的能量主要来自日光(俄国季米里亚捷夫)。

1888年,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发现吞噬现象,提出吞噬细胞学说,指出吞噬细胞在炎症过程中起着防御机体的作用(俄国梅契尼科夫)。

1890年,发现微生物的另一大类??自养性微生物,并确定硝化作用是硝化细菌引起的(俄国维诺格拉茨基)。

1891年,在爪哇发现直立猿人化石(荷兰杜波瓦)。

1892年,出版《种质论》,提出种质和体质的概念和种质连续学说(德国魏斯曼)。

1892年,发表有关烟草花叶病的论文,首次发现病毒(俄国伊凡诺夫斯基)。
1894年,发表了一系列生物统计学的论文,奠定生物统计学的基础(英国毕尔生)。

1895年,首次发现X射线会引起皮肤炎(美国格拉布斯)。

1896年,发现甲状腺是含碘的组织,从而获得治甲状腺机能失调的方法(法国卡莱特)。

1896年,发现放射线对活组织的作用(法国昂?贝克勒尔)。

1897年,从磨碎的酵母中分离出一种酵素,开创了酶的研究(德国布希纳)。
公元1900年~1960年

1900年

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德国科学家科伦斯、奥地利科学家丘歇马克,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原理,开始了西方现代遗传学的研究。

奥地利科学家兰斯坦纳,发现人类的A、B、O血型,建立了血液分类学的基础。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学说。

俄国科学家米丘林,通过驯化、杂交等方法,创造了300多种果树新品种(60年内),开始了无性杂交、远缘杂交等研究。

德国科学家赫脱维奇、杜里舒发现海胆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将两个胚细胞分开,发现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成体。

美国科学家考尔斯,首次将群落迁移的概念导入生态学。

英国科学界麦克伦,发现性染色体,表明染色体对遗传学的重要性。

英国科学界萨顿,确立孟德尔法则的细胞学基础。

1901年

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提出了突变学说,反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威廉,发表了《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把放射治疗系统化。

1902年

德国科学家尤?伯恩斯坦,提出细胞膜电位理论,以说明生物电现象。

德国科学家艾贝尔,首次获得结晶肾上腺素。

德国科学家弗里本,发现放射线能引起癌肿。

1903年,丹麦科学家威?约翰逊,提出遗传学中的“纯系学说”。

1904年,美国科学家艾?威尔逊,搞清了器官形成物质存在于卵细胞的植物极内。

1905年

英国科学家斯塔林、贝利斯,发现一种无管腺体分泌物定名为荷尔蒙??激素。

英国科学家布莱克曼,提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律。

英国科学家哈顿,从失活的酵母在磷酸盐中恢复功能,开始认识磷酸基在生物化学各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格尔基和西班牙科学家卡赫尔,第一次详细地描述了神经细胞结构。

1909年,丹麦科学家威?约翰逊,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基因是遗传单位的概念。

1910年,美国科学家托?摩尔根,研究果蝇的伴性遗传,由此开始摩尔根遗传学派的工作。

1911年,首先发现鸡肉瘤的无细胞滤液可以引起肿瘤(美国劳斯)。

1912年,分离出维生素B结晶,首次提出维生素的概念(波兰丰克)。

1914年,首次获得甲状腺素结晶,后十年确定其结构为含大量碘的氨基酸(美国肯德尔)。

1915?1917年,发现细菌中可传播的溶解作用,由此发现噬菌体(加拿大托特,法国铎埃雷)。

1917年,发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根据古生物学的观点提出定向进化理论(美国奥斯本)。

1918年

在蝾螈原肠胚的交换移植实验中发现胚胎学上的“组织者”,对胚胎发育起诱导作用,描述了两栖类背唇部位“组织者”的效应(德国斯佩曼)。

发现人工单性生殖,用简单的化学刺激代替精子,引起海胆卵的发育(美籍德国人吕勃)。

1919年

发现人种不同血型的分布也不同(德国赫尔兹费尔特)。

发明“瓦氏呼吸器”,对生理生化的研究有很大促进(德国瓦勃)。

1920年

发现植物的光周期现象(美国加纳、阿拉德)。

提出氧分子的激活是生物氧化的见解(德国瓦勃)。

发明通过酸化的途径,贮藏新鲜饲料不变质的方法(芬兰威尔坦能)。

1922年

发表《筋肉收缩的化学及新量论》,开创了细胞生理代谢的研究工作(英国阿?希尔,美籍德国人迈耶霍夫)。

提取出胰岛素(加拿大班丁、白斯特)。

1924年

创立数理群体遗传学(英国荷尔登)。

首次提取出植物激素(苏联赫洛特内,荷兰范恩脱)。

1925年

发现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化石(南非达特)。

发现细胞色素,并指出其在活组织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电子传递作用(英国凯林)。

1926年

发现赤霉素(日本黑泽)。

首次制成结晶的尿素酶,开辟了酶化学发展的道路(美国萨姆纳)。

发表《基因论》,使基因遗传理论系统化(美国托?摩尔根)。

1927年

分别用果蝇和玉米为材料,第一次利用射线人工诱发突变(美国赫?穆勒、斯塔德勒)。

开始发掘中国猿人??“北京人”,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中国裴文中等)。

1928年,提出植物阶段发育理论(苏联李森科)。

1929年

在北京周口店,发现“新人’??“山顶洞人”的化石(中国裴文中等)。

发现有杀菌作用的青霉素但尚未医用(英国亚?弗来明)。

第一次记录人的脑电图(德国贝格)。

发现三磷酸腺苷(ATP)(德国罗曼)。

1931年,开始研究呼吸时酶的活动和作用(德国瓦勃)。

一九三二年

提出“团聚体”概念,后为苏联奥巴林探讨生命起源时引用(荷兰德?容)。

1935年,首次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并获得病毒体的结晶体,确认病毒能在细胞中再生(美国斯坦来,英国鲍登)。

1937年,发现三羧基循环即Krebs循环(英籍德国人克勒勃斯)。

1938年

发现在铁盐液中叶绿体在光照时的放氧反应,从此开始了细胞外离体的光合作用研究(英国儿?希尔)。

分得第一个用于医药的短杆菌素,开始重视青霉素等类似物用于医药(美籍德国人杜波斯)。

1940年,发现Rh血型因子(奥地利兰德斯坦勒等)。

1941年,发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键在生物体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ATP是生命体的能源(德国弗?李普曼)。

1943年

发表《遗传性及其变异性》(苏联李森科)。

利用罗素的逻辑工具,建立人脑的神经网络理论(美国麦克卡洛、匹茨)。

1944年

首次测定神经纤维直径与传导速度的关系,并据此对神经纤维进行分类(美国厄朗格、改瑟)。

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加拿大爱威瑞)。

1945年

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来解释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由此开创生化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美国比得尔,塔特姆、莱德伯格)。

发现细菌可以杂交(美国莱德伯格)。

1947?1951年,发现控制碳水化合物转为脂肪的乙酰辅酶A,是阐明人体中三羧酸循环化学机制的进展(美籍德国人弗?李普曼)。

1948年,用碳14阐明植物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到1957年进而提出光合作用的蓝图(美国加尔文)。

1949年,试验半胱氨酸对辐射防护的效应(美国帕特)

1950年,提出“新种”可由旧种突然形成的见解,引起生物学界的一场争论(苏联李森科)。

1952年,发现病毒的核酸部分对感染起主要作用(美国赫希、恰赛)。

1953年

首次进行了生命起源的模拟试验,通过水、氨、甲烷、氢放电,制得简单的氨基酸(美国斯?米勒)。

根据维尔肯DNA的X光衍射资料,提出DNA一级双螺旋的分子结构模型(美国华特森,英国克里克)。

揭露1912年英国人陶荪(Dgwson)所“发现”的五十万年前的辟尔当人化石是伪造的(英国威纳)。

1954年

提出视觉感光的化学机理模型,并从而说明夜盲症的起因(美国乔?瓦尔德)。

开辟昆虫激素的研究领域(英国韦格尔瓦兹)。

首次提出三个核苷酸编成一个遗传密码的“三联密码说”(美籍俄国人伽莫夫)。

1955年

利用变形虫进行核移植试验(美国丹尼艾利)。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首次搞清紫菜生活史,解决人工繁蕴紫菜的孢子
把烟草花叶病毒的二部分??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拆开’与“装配”,“装配”起来的病毒仍有感染活力(美籍德国人弗兰克耳?康拉脱,美国罗?威廉斯)。

1955?1956年,首次用酶促法人工合成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美籍西班牙人奥巧阿,美国孔勃)。

1956年,用“指纹法”分析蛋白质,发现人类镰刀状红血球贫血症是血红蛋白中单个氨基酸的差异造成的,由此开始了人类分子病和分子进化的研究(英国英格兰姆)。

1958年

中国首次使用针刺麻醉法摘除扁桃腺,开辟生理学和医学研究新领域。

提出射线引起雄性不育消灭害虫,作为害虫的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美国尼普林)。

1960年,认为核酸是记忆的物质基础,提出记忆分子假说(瑞典许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负温度”状态
下一篇:混种柳枝稷为生物燃料加码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生物学年谱】相关文章
【生物学年谱】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