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逍遥学能 2014-01-22 09:39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作用。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史料研析、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主张,认识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有利于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成分。
重点难点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原因
①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阶级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思想文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义:
所谓“百家争鸣”是指代表当时不同阶级、阶层、学术流派的思想家,宣传自己的政治、学术主张,攻击反驳不同的及对立的主张,互相辩论。
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诸子百家
(一)儒家
1、创立:春秋晚期的孔子
(1)思想主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
(3)文化典籍
2、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
(1)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思想主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道家学派
1、历程:________时期,________创立;________时期,________发展
2、思想主张
(1)老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法家
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
2、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墨家
1、创始人:________
2、思想主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点拨
联系西周晚期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填写①②,阅读教材第一、二段或者引言填写③④
阅读第4页的历史纵横,了解诸子百家
孔子认为“仁”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仁”?“仁”在当时和今天各起什么作用?
“克己复礼”的“礼”指什么?反映孔子当时怎样的思想?
联系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孔子有哪些原则至今还沿用?
孔子、孟子、荀子有哪些相同的思想主张?
孟子和荀子对立的思想主张中是什么?
战国后期,儒学的地位有何变化?什么原因导致?
阅读第6页的学思之窗,完成对应的思考题。
第6页的资料回放反映老子怎样的思想观点?
合作探究
1、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影响?
2、 儒家思想中哪些主张有利于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C 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 、“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 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 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 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 、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 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 使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普及 D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 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 《诗经》《尚书》 B 《礼》《易》
C 《乐》 《春秋》 D 《论语》 《孟子》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子贡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诲,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慧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三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归纳,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归纳,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4)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