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奖励变成贿赂

逍遥学能  2017-05-17 10:08



“如果你好好吃饭,就带你去买玩具……”这样的话可没少听过。相信很多妈妈都用过这种跟宝宝做交换的奖励方式,并且立刻能见到成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奖励具有贿赂的性质?这样的贿赂性奖励真的对宝宝好吗?
>》奖励是给予宝宝良好表现和行为的鼓励
奖励是无法预知的
奖励是自发而随机的,是事后的一种赞赏。奖励对于宝宝来说,应该是事先无法预知的。正因为没有预知,宝宝在接受奖励时才会有惊喜,有惊喜之后才会提高自我要求。
贿赂性奖励是预知的
贿赂性奖励与正确的奖励相反,是一种事先约定的、可以预知的赞赏,或许一开始宝宝在接受这样的赞赏时还有惊喜,但久而久之,惊喜感就弱化甚至消失了。贿赂性奖励就等于是一种交易,失去了奖励本来的意义。
>》贿赂性奖励更像交易,失去了奖励的本来意义
奖励一旦成为一种交易,就会成为宝宝要挟爸爸妈妈的筹码。每件事情之前,都要和你斤斤计较,甚至讨价换价:“不要,我就不吃饭,除非你给我买……”
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宝宝出现下列问题:
索要奖励,“购买”良好行为
本来正确、良好的行为是宝宝应该做的,可现在对宝宝来说,反而是爸爸妈妈付出一定代价后自己才做的。对懵懂的宝宝来说,他的是非观念从一开始就错了。
欲望无限制地扩大
有奖励才有动力,可是同样的奖励无法引起一再的惊喜,宝宝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宝宝的欲望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会越过你的承受能力。
没有奖励就没有良好的表现和行为
既然宝宝认为良好的行为是要用奖励“购买”的,那么当他的要求你没有办法满足时,他就会认为没有必要表现出良好的行为。那么,宝宝会故意任性、犯错……
教育小结:给宝宝奖励,本意是表示对宝宝正确行为的赞许,这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宝宝做事情的报酬,只是你的一种鼓励方式。但如果每次都用奖品作为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条件,这就会在他头脑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回报的。显然,这是不可取的。
>》家庭教育如何避免陷入“贿赂性奖励”
第一要则:给予宝宝奖励的时候,不要每次都给,可以视宝宝做事情的认真程度和质量程度来给予奖励。
第二要则:恢复奖励的本来意义。不要事先给宝宝一些许诺“如果……就奖励你……”,应该让奖励成为一种事后的赞许。这样宝宝拿到奖励会有很强烈的惊喜感,能强化良好行为。
第三要则:慎用物质奖励,多利用精神奖励。精神奖励,与吃的、用的、玩的这种物质性的奖品相比,更能培养宝宝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给宝宝一张奖状,帮他在家里贴一张光荣镑,允许他参与包馄饨,抱着他一起讲一本新的故事书……这样的奖励更能激励宝宝。
阅读《亲子》(0-3岁育儿宝典)杂志,跟专家学习科学育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幼儿家庭教育4大技巧
下一篇:小孩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当心奖励变成贿赂】相关文章
【当心奖励变成贿赂】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