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识积累:沙尘暴

逍遥学能  2017-05-16 10:41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无章。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常识积累:沙尘暴》,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沙尘暴是风挟带大量尘沙、干土,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可能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 关。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都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向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在8级以上,风速约25米/秒。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扬沙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则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点击查看:更多高中地理常识分享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着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混浊,呛鼻迷眼,患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 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的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沙尘暴还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造成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甚至翻车、脱轨等严重事故。

上述内容就是《高中地理常识积累:沙尘暴》,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及完善,从而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下一篇:缅甸北部地震致4死53伤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地理常识积累:沙尘暴】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常识积累:沙尘暴】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