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5-11 13:03
专家解析1942年饥荒气候原因:河南年均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
12月21日专电(记者双瑞张兴军)电影《一九四二》让70年前发生在中原大地的饥荒回归公众视野,这场灾难的成因也引起广泛热议。近日河南省气象台组织专家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资料显示,1942年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408.5毫米,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值。少雨、高温以及蝗灾肆虐,导致灾荒加剧。
专家介绍,20世纪40年代我国整体处于高温少雨的气候背景中。继1941年发生大范围干旱后,次年北方广大地区再次遭受严重旱灾,以河南干旱最重。据史料不完全统计,河南受旱的县(市)达82个,占全省的80%。
1942年,河南境内仅有洛阳、汝州、禹州、项城等9个雨量观测站。根据历史资料,9个站年平均降水量为408.5毫米,比常年值偏少45%,比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值还少12%。另外,当年夏季平均降水量为129.5毫米,也比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值要少。
同时,1942年中原大地气温异常偏高。当时有气温记录资料的安阳、开封两个站,平均气温分别为14.8℃和16.2℃,比常年同期偏高0.7℃和1.9℃。
专家分析,由于夏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导致蒸发加快,土壤严重失墒,秋收作物几乎不能成活,秋粮绝收。在小麦收获季节,又遭遇大范围严重干热风,旱情加剧造成小麦干枯,一般仅收获二成。
雪上加霜的是,因降雨少蝗虫大量繁殖,在严重地区,蝗虫过境遮天盖地、作物尽毁。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共有72个县、市有蝗虫为害的记载,进一步加重了灾荒。
专家指出,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土壤大部分属于沙土性质,水分的蒸发和下渗速度都比较快,干旱作为河南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极为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发生过1966年、1978年、1986年和2001年等几次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小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未来10年河南省季节性干旱将增加,干旱灾害的风险增加,干旱影响更加凸显。作为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大省,专家建议河南做好长期应对干旱的准备。可通过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管理,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提高旱灾防御能力。(新华网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