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逍遥学能  2017-05-08 16:45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很广。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攻克难关,在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本题共15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刀划玻璃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取暖 D.

铁矿石炼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玻璃刀划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1分)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2)俗称钛白,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常用作高级白色颜料.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4 C. +3 D. +2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知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

3.(1分)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面粉 C. 食盐 D. 花生油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解:A、牛奶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4.(1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量取液体 D.

检查气密性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B、注意瓶塞的放置方法;

C、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D、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

解答: 解:A、使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于实验台上,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故C错误;

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D正确.

5.(1分)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 ZY B. XZ C. YX D. ZX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解:由题中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不反应,可知X位于氢之前,Y位于氢后;而把Y和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Z表面没有变化说明Y位于银之前,Z位于银之后.就是说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6.(1分)下表是对如图所示的蜂窝煤燃烧的探讨和解释,其中都正确的是( )

探讨内容 解释

A 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煤燃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在燃烧的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中毒 煤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被水吸收

C 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更充分燃烧 使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D 蜂窝状煤燃烧时,上方火焰呈蓝色 煤中含有的CO在燃烧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煤燃烧后产生CO2等气体逸出,所以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CO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3)根据将煤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空气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4)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煤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是由于煤燃烧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造成质量减小.是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

B、CO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错;

C、将煤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空气接触面积,这样就更易燃烧,故对;

D、碳在O2不足且产生的CO,CO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煤中不含有CO,故错.

7.(1分)(邵阳)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A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错误;

C、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错误;

D、核电荷数=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正确.

8.(1分)下列做法不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

A. 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

B. 将铁制品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

C. 在铁制篮球架上刷一层油漆

D. 切完蔬菜后,将菜刀洗净擦干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

解答: 解:A、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会加速铁的锈蚀,不能防锈;

B、将铁制品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能防锈;

C、在铁制篮球架上刷一层油漆,可以使铁与氧气隔绝,能防锈;

9.(1分)宁天城际一期即将建成通车,乘地铁将成为六合人民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地铁站严禁携带、存放易燃品.为了提示人们注意,在地铁站进出通道张贴的图标应该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结合地铁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需要严禁携带、存放易燃品解答.

解答: 解:A、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

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10.(1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后整个液体变红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

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

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判断,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

解答: 解: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分子的图象可以是说明分子很小,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B、品红加入水中,水变化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C、分子总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温度越高,运动越快,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11.(1分)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图书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考点: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较适用于用图书的灭火器材要考虑到不能造成二次损坏,应选用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灭火器.

B、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C、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静电、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水基型灭火器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故该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

B、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D、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静电、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该做法错误.

12.(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相互刻划的方法,发现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B. 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

C.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D. 鉴别碘和高锰酸钾可分别加入汽油中并振荡后观察现象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纯金属和合金的性质差异分析解答;

B、根据钢的性质解答;

C、根据能量的变化解答;

D、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解答.

解答: 解:A、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正确;

B、淬火后的缝衣钢针很脆,不能弯曲,正确;

C、有能量释放的变化不都是化学反应,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碘能在汽油中溶解,高锰酸钾在汽油中不溶解,鉴别碘和高锰酸钾可分别加入汽油中并振荡后观察现象,正确;

13.(1分)如图是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 乙中白磷燃烧,说明乙中的热水温度高于甲中的热水温度

C. 乙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我们先分析一下不同的药品分别处于的环境:实验甲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乙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

解答: 解:A、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故A正确;

B、实验乙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是与氧气有关,故B错误;

C、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故C正确;

D、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14.(1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环境.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节约用电 B. 大量砍伐森林

C. 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尽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节约用电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低碳生活;

B.森林的砍伐,而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不符合;

C.常用一次性的木筷,增加森林的砍伐,而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不符合;

15.(1分)(2010武威)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由图示可以推出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

解答: 解:据图可知,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即每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用化学方程表示这个化学反应为:2A3B?3A2+B2属于分解反应.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要求的答案,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2分,本题共10分)

16.(2分)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胱氨酸属于一种化合物

B. 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

C. 半胱氨酸中碳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8

D. 半胱氨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由半胱氨酸的化学式C3H7NSO2,可知这是一种化合物,故正确;

B.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4+32+162=121,故错误;

C.半胱氨酸中C、S、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32:(162)=9:8:8,故正确;

D.半胱氨酸中C、H、N、S、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7):14:32:(162)=36:7:14:32: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17.(2分)为了区别CO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B. 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

C. 分别通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D.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辨别不同的物质,应该从物质的不同处去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解答: 解:A、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但一氧化碳没有此性质;故可区分;

B、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不能与其反应,故不能区分;

C、分别通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一氧化碳,故可区分;

D、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氧化铜变红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使之变色的是二氧化碳故可区分;

18.(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 Fe 过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晾干

B Cu CuO O2 加热

C FeSO4 CuSO4 过量锌粉 过滤

D KNO3 NaCl H2O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Fe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晾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u能与O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SO4和CuSO4均能与过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19.(2分)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 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

C. 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 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的反应由2个CO分子与2个N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和1个N2分子.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反应后2个N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其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故C正确;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8:(442)=7:22.故D不正确.

20.(2分)(建邺区一模)某混合气体可能是CO、CO2、H2、H2O、CH4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有水雾,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

A. CO、CO2 B. CO、CO2、H2 C. CO2、H2、CH4 D. CO、CO2、H2O、CH4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实验推断题.

分析: 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和还原性,燃烧会生成水,烧杯壁上会有水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 解:由题目的信息,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定没有水,一定有二氧化碳,因此D不正确;烧杯中有水雾,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原气体可能是:CO2、CH4;CO、CO2、H2;CO2、H2、CH4;CO2、H2、CH4、CO;故选B、C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

21.(8分)现有八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干冰 B.一氧化碳 C.洗涤剂 D.石墨E.硫酸铜溶液 F.酒精 G.钛合金 H.活性炭

(1) C 能乳化油污

(2) D 可用于制铅笔芯

(3) B 是有毒气体

(4) E 长时间敞口放置后可能会有晶体析出

(5) A 可用于人工降雨

(6) F 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7) G 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8) H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 解:

(1)洗涤剂能乳化油污,起乳化作用;

(2)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

(3)一氧化碳有毒;

(4)硫酸铜溶液敞口放置,水分蒸发,长时间敞口放置后可能会有晶体析出;

(5)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6)酒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7)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8)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22.(11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3)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若用G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a 进(填:a或b),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填: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

(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A (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 D(或E) .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B装置适合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据此判断进气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C,并据装置特点分析优越性;

(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 解:(1)指定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的作用下,受热分解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B装置适合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反应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从长导管进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C,C装置可通过止水夹的开闭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更优越;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用A装置,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故答案为:(1)试管; 集气瓶;

(2)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O2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a; C;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23.(5分)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g 12g 157.6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首先正确写出方程式,然后根据题干内容分析得出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中CaCO3和CO2的质量比求出生成的石灰石样品中主要物质CaCO3的质量,就可以进一步求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O2=150g+12g?157.6g=4.4g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 g

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1)4.4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4.(11分)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头脑中的综合与提升,是我们化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对化学认识的最高境界.现以水的知识为基础,构建你的化学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社会角度看: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 B .

A.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但可以直接用于农田的灌溉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D.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

(2)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Ca2+ (填离子符号)和Mg2+以得到软水.

(3)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 吸附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新型自来水净水剂ClO2可由如下反应制取:Cl2+2X?2NaCl+2ClO2,则X的化学式为 NaClO2 .

(4)从价值角度看:水在实验室和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以及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进行解答;

(3)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1)A.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浪费水资源,故错误;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C.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也不能直接用于农田的灌溉,否则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错误;

D.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错误;

故选:B;

(2)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这样可以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Ca2+和Mg2+以得到软水;故填:肥皂水;煮沸;Ca2+;

(3)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Cl2+2X?2NaCl+2ClO2可知,则X的化学式为NaClO2.故填:吸附;NaClO2.

25.溶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各图所示内容回答: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 .

②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N ,P点表示的含义是 3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③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向大烧杯的水中可加入下列物质是 D (填序号).

A.氧化钙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①根据甲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进行解答;

②根据图1可知20℃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进行解答;

③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以及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进行解答.

解答: 解:①甲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甲一定为饱和溶液;故填:甲;

②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甲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图1可知20℃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所以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P点表示的含义是3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N;3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③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以及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所以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向大烧杯的水中可加入硝酸铵.

26.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②③ (填序号).

①实验A中水作溶剂;

②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

③实验C中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④实验D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⑤实验E中的水仅作反应物.

考点: 水的性质和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见的溶剂;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①根据物质溶于水时,水做溶剂分析.

②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使铁丝熔融溅落,瓶底的水能防止溅落的熔融的铁丝炸裂集气瓶分析.

③根据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④根据白磷放在水中能和空气隔离分析.

⑤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中的气压减小,水做溶剂.瓶子变瘪分析.

解答: 解:①物质溶于水时,水做溶剂,故正确.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使铁丝熔融溅落,瓶底的水能防止溅落的熔融的铁丝炸裂集气瓶,故正确.

③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所以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所以可知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

④实验D中水的作用既可以提供热量,白磷放在水中还可以和空气隔离,故错误.

⑤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中的气压减小,水做溶剂,且二氧化碳也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瓶子变瘪,故错误.

27.(8分)12月5?8日南京空气中PM2.5污染严重,为红色预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其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D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图甲是自然界碳、氧循环简图.

a.图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植物的光合作用 .

本文导航 1、首页2、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23、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4、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选择题35、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6、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27、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填空题3

b.燃料燃烧将氧气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你家使用的燃料是 煤 ,你家在使用燃料时,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 ,如果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后果是 浪费能源及产生CO等污染空气 .

(3)煤等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SO2、NO2 .

(4)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我市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节能环保车的使用,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图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原因是 制取成本高 (只需写出一点).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运用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分析解答.

(2)a.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分析回答;

b、根据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煤燃烧的污染物分析回答;

(4)根据氢气的性质及不能普及的原因分析回答.

解答: 解:(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2)a.图中③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料燃烧将氧气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你家使用的燃料是煤,你家在使用燃料时,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如果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后果是浪费能源及产生CO等污染空气.

(3)煤等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NO2.

(4)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故答为:(1)D;(2)植物的光合作用,煤,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浪费能源及产生CO等污染空气;

28.(12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A .

(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实验装置见图甲:

①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实验中硬质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其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②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 进行尾气处理使CO变成无毒的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

(3)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属于 置换 (填化合、分解或置换)反应.

(4)若要比较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药品除了铁、银单质外,还需要 CuSO4 溶液.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黄铜

(铜、锌合金)的组成,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得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为44.1g,称取黄铜样品20.0g.在锥形瓶中加入该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后瓶口塞上棉花,如图1所示.将电子天平称量的数据绘成图2.

请结合实验及实验数据回答:

②%2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②四个同学从多角度处理数据,下列数据处理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B .

③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35% .

(6)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t 含氧化铁80% 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 的生铁的质量是 583.3t t.(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制作炊具进行分析;

(2)①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放一盏酒精灯的作用;

(3)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4)根据要比较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药品除了铁、银单质外,还需要铜的盐溶液进行分析;

(5)①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图中信息和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③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和提供的数据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根据氧化铁中的铁原子个数得到炼铁时的关系式,将纯物质的质量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 解:(1)铸铁炊具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选:A;

(2)①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现象为:红色粉末变成黑色,A处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

②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所以放一盏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安置和化合物,所以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4)要比较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药品除了铁、银单质外,还需要铜的盐溶液,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

(5)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②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故选:B;

③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x 0.4g=

x=13g

所以M(Cu)=20g?13g=7g,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

(6)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800t x

=

解得x=560t

所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96%=583.3t.

故答案为:(1)A;

(2)①红色粉末变成黑色,Ca(OH)2+CO2?CaCO3

②进行尾气处理使CO变成无毒的CO2,2CO+O2 2CO2;

(3)Fe+CuSO4?FeSO4+Cu,置换;

(4)CuSO4;

这篇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关于初三化学期末试卷的内容请点击查看化学网初中频道【初三化学试卷】栏目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三备战期末考试的四点复习方法
下一篇:初三化学第二次调研试卷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相关文章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