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5-04 10:00
徐桂清
许昌市第二中学
摘要当前,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何针对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培养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学生培养激发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06-0098-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并激发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每个中学数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培养并激发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中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正因如此,部分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存在诸多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有厌倦心理,学习态度消极。这主要是由于中学生高强度、长时期持续学习活动而导致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不高,错误率增大使得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而且学习压力较大,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又很高,久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学习态度不积极。
2.有畏惧心理,缺乏学习信心。主要是由于个别中学生的智力相对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刻苦努力的程度不够,考试屡考屡败,形成较为严重的失落心理;或者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不成正比,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老师轻视,从而产生颓废、焦虑等情绪,天长日久在心理上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条件反射,畏惧心理自然产生。
3.有急躁心理,做事急于求成。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中学生学数学时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自满骄傲,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急于求成,尤其是遇到数学测试或考试,经常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屡屡出错。
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必然使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提高。
二、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习兴趣的对策建议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根据中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数学教学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素质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方面甚至生活上的困难,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教师只有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一旦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自己的数学老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新生事物,发现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或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引发更大的兴趣,促使他们进入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数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问题中的信息、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关系等,使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能自觉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久而久之,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中学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重点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的运用给中学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主体作用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中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用心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并注重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相得益彰,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出自:范文先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