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5-03 12:42
通过教研活动,把大家公认的成功课例推荐出来,进行观摩学习引领,并树立学科教学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校本示范和引领,教师成长速度快,不仅认识提高了,而且行动得到统一,再加上教师的“一帮一”帮带作用,课堂上教师更有激情,学生更加活跃,可以大大增强教师的信心。我想这都得益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得益于教师的典型模范作用,得益于学校措施得力、方法得当。
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很繁琐,要求教师查阅资料和分析学生的工作量较大,不适合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这就要求教师广泛参与,集团作战。因此,实施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是必由之路。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部分教师不善于自己编制导学案,而是照搬照抄网络或他人现成的导学案,既不切合实际,又不适合学生,造成师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两层皮”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主张提出导学案的编制要注意“三结合”:一是结合教材。备课不能脱离教材,但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迁移。要求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之前,要通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实现独学过程。二是结合课标。
要想能准确把握教材、把握重难点和难易度,做到收放自如,就必须要熟读课标,以课标为纲,熟悉课标中对初中阶段知识结构分析和要达到的要求标准,以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质疑过程中把握哪些知识值得讨论,哪些属于无效讨论,对学生的无效讨论敢于及时叫停,确保课堂有效教学时间。三是结合学生。我们的导学案最终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设计、体现的知识面、难度、梯度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相适应。这样的导学案学生才能接受,并能用心去完成。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导学案的设计应有所不同,不同学校或同所学校不同班级的导学案应有所区别。
因此,即便是集体备课组编好的导学案,也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完全照搬照用,应加入不同导学的内容。有的导学案似乎环节齐全,但多数导学案都缺失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学习指导的缺失。正如教师们都在议论的话题:教师讲都学不会,学生自己学就能学会吗?其实,学生能否实现自学成才,关键在于导学案的设计上。
如果教师把导学环节设计合理,指导到位,再加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效果要好于教师的讲授。毕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印象深刻,经过讨论研究,可以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关注和提高,课堂不再是优等生雄霸天下,学生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收获。
好的导学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顺理成章地逐步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但缺乏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学生只当做是习题集,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形中把“导学案”变成了“学案”,恰恰把最重要的部分???导学的过程给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