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12-23 11:28
现代的中学生,肩负着爷爷奶奶、父母两代人寄予的厚望,承受着父辈们不曾承受过的学习压力。上学时,背着沉重的书包,放学后,又在自己封闭的房间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常常还有父母的陪读,注意力稍有转移,父母便忙加提醒,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学习到深夜。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放松,虽然学习的时间很长,却因为过度劳累而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那些懂得劳逸结合的学生往往更善于调整自己的大脑,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那些中途坐在书桌前苦读书本的人,却是头脑木讷,再努力,也只能是一个书呆子。
李老师教过一个孩子,是学习非常刻苦的人。每天上课不停地记笔记,中午吃过饭,别的同学都会出去放松一下,他却掏出书本一个人看起来,放学回到家,吃完饭可开始做作业,直到深夜。每天上课的时候,我都会看到他黑黑的眼圈,因为这个缘故,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熊猫”。然而,尽管他付出的努力远比一般的同学要多,成绩却始终排在中游。
到了中考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自觉地增加了学习时间,这位同学也更加努力了。班里每天下午都有一节体育活动课,是班里固定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利用这45分钟的时间到操场上打球、跑步,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然而这位同学却从不出去玩,即使别人都出去了,他也躲在教室里,一个人在那里算题。
就在中考前的几个星期,炎热的天气,加上过度的劳累,这位同学终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课堂上。被送去医院之后,又是吃药,又是打点滴,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等到他出医的时候,早就错过考试的时间 课前预习,不得不重修再考。
其实,学习与锻炼并不矛盾,如果懂得劳逸结合,反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时间持续太长,就会抑制大脑的功能,造成记忆力下降,即使一时记得了也很快就会遗忘。
当人们从事艰苦、紧张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时,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氧的需求量剧增。长时间的用脑,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减慢,流经大脑的血量减少,引起暂时的“脑贫血”,致使大脑疲劳。合理地安排学习、劳动、课文活动和休息的时间,能调节大脑各个区域和谐活动,使工作、学习效果提高。所以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在大脑疲劳过度情况下,孩子会表现出情绪躁动、忧虑、怠倦、无聊等心理问题,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敌对情绪等。毫无疑问这会降低学习效率,并且有害于健康。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状态时,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来转移情绪指向,使紧张的情绪松驰、稳定,逐渐恢复良好愉悦的心境,然后再重新学习。
所以,一定要注意学习与休息的劳逸结合,这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客观要求,家长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只要求孩子用功学习,却不顾孩子的身体,那么反而耽误了孩子的发展。学得好,玩得也好,才是真正的会学习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