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5-01 11:53
兴趣是动机之源,动机是动力之母,动力是成功之本。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情趣意识,增添学习动机,强化实践能力,那么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动机就会调动起来,为未来的学有所成,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铺平宽广的道路。如何激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情趣,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目前需要面对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一、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教师可运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开课,启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讲述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科学家祖冲之、张衡、杨振宁、医药学家李时珍、孙思藐、张仲景、华佗、外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等等,他们都是自幼对学习充满乐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才成为名人、名家的,以此来启发他们燃起求知的火种。开启他们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启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趣
课堂中可采用首问、连问、小节再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趣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的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好评。”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他们之间的情感就会向磁石一般具有吸引力。课堂首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产生巩固已学知识的效果;课堂连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钻研劲头和干劲,产生预习求新知的效果;小节再问能够激发学生归纳、整理、汇总知识的良好效应。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回答得正确,老师就应当说:“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如果回答的不全面或不正确,老师也不应以批评,讽刺甚至于挖苦的言语对待他们,应当说:“这位同学很好,有勇气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如果这样……这样回答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学生会产生一种自信感,积极主动地去求得知识,并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起到长进知识的目的和成功的感觉,让好生吃饱,后进生吃好。
三、引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或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种方式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自动手、动脑、易学、易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产生成功的体验,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引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渴求欲望。
四、生趣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道:“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情趣和爱好的培育和培养。让学生对学习和学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意识和积极的自主行动。在课堂上教师课采用微笑法、点拨法、新引法、赏识法、音频发、分层法、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丰富多彩的讲解和活动,让学生产生趣味性、生动性、鲜活性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势态就会很快,很容易形成。
五、增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都希望有恢宏的场面和气势,激情的言语和行动,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可采用比赛、竞赛、演讲、讨论、实践等多种方法和方式开辟第二课堂的方式,以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生,让“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他们的学习,求知兴趣和情趣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增强和升华。根据中小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师因时、因地、易人地变换教法,提问设疑,循序渐进,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操作实践,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感、愉悦感、进而增添其学习动机,就能有效的把兴趣转化为情趣,进而增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