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资深人士刘石 种业人眼里不能只盯着产量

逍遥学能  2017-04-29 09:59

深化种业改革,首先需要拆除思想的“篱笆”。随着种业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个个都是“硬骨头”,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破解的办法有哪些,新政策如何落地,新情况如何应对,不仅需要探索,更需要智慧。为更好地为种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汇聚改革创新正能量,现代种业周刊今年将在五版开设“种业大家谈”专栏,邀请业内专家畅所欲言为新常态下的种业发展指点迷津。

●在传统农业中,不计成本地追求产量的最大化是人们唯一的选择。

●进入现代农业之后,基本驱动力不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而逐步演变为一种经济活动。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技术水平和组织方式不同,但是在其各个主要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却是相似的。

在传统农业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唯一目标都是追求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由于当时的农业的产量水平受到技术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食物短缺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因此,不计成本地追求产量的最大化是人们唯一的选择,也是农业生产活动最主要的驱动力。

但是进入现代农业之后,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化肥和农药技术的普遍使用,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普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全球农业生产能力和总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达到了总体的平衡。局部的食物短缺更多是由于不平衡的发展和分配机制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供应总量的不足。世界大部分国家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驱动力不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而逐步演变为一种经济活动,因而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目的也就从追求高产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上来。

从欧美国家的农机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农业将不只着眼于农作物的产量,也不仅考虑中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更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生物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人类在满足自身数量需求的前提下,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品质的优良性、食物的多样性、个性化定制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

基于以上的规律,要提升和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水平就应该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上下功夫,而不只是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

要解决农民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的问题,除了制度和政策的因素,就必须在提高产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价值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提高产量的核心是提高以种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水平。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是农作物高产的“内因”,最佳适应区域的筛选和定位、配套技术措施的摸索和运用,合理的水肥配合,及时的病虫害防治等,都是达成最终高产的重要因素。

提升效率的核心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以及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我国农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土地规模化的提高,催生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深松整地四大环节来看,我国的农机普及程度和装备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在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设和信息化能力的运用方面也落后甚多。要想拉近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领域生产效率的的差距,必须从农业机械化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工夫。

当前农业生产投入的前几项分别是地租、农机、劳动力、化肥和种子。降低生产成本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靠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农机投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相关的政策和企业的能力,以及融资租赁的资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运用和体系建设既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又可以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试验选择当地最适合的品种,并辅以配套技术等。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核心则是加强与市场对接能力,通过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口味和多样性等价值内涵,来提升产品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要投资农业和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获得与从事其他行业相匹配的收入机会和社会地位,农业的产量水平和技术水平就会有保障。过于强调产量因素而忽略经济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受到根本性的制约。

总之,在现代社会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提升技术水平,更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产量或者高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只有通过农业生产和投资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够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投资农业的动力,才能够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进化最极端的哺乳动物:凶猛麝香牛已灭绝
下一篇:河南首个高校分子诊断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种业资深人士刘石 种业人眼里不能只盯着产量】相关文章
【种业资深人士刘石 种业人眼里不能只盯着产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