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如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逍遥学能  2017-04-29 09:26

摘要: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导入是重要一环,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的导入艺术。这里归纳出七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一、旧知导入法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入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然后证明定理,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旧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被打破了。你能否帮他划出同样的一块玻璃补上呢?学生一定议论纷纷。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是教师最喜欢使用的导入方法之一,上课伊始即通过故事或典故导入,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思维想像力的方法。如在讲述《勾股定理与平方根》这一节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故事导入本课:在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只见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道:“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理很不是滋味,从而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初中三年的数学定理大全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中数学课如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课如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