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

逍遥学能  2017-04-28 11:03

摘要:和谐师生关系成为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当前,师生关系和谐面临许多问题:机械化说教,剥离生活实际;师生主体间交往缺失;师生德育观念共识不到位,学生道德内化不足;德育评价不合理。本文从确立正确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德育回归生活及其建立理性德育评价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德育;构建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爱戴,从而让学生接受教师并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的一种“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趋势。

二.阻碍师生关系和谐的几个因素。

1.机械化说教,剥离生活实际。

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育人功能有所偏颇。师生关系过多的表现为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授受关系。学生成为一个接纳知识的机器,教师充当机械师的角色,势必导致学生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失。师生难以配合默契,更谈不上思想和心灵上的碰撞。

发生学理论认为,道德教育不能背离生活的实际,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社会生活而进行。在缺乏学生主体境域下,教师与学生没有促进学生德性发展的生活交往,更多的是课堂上的传授与接纳。德育活动疏离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柏拉图式的道德理论说教,学生获得的理性感悟是虚无的,头脑中呈现的是一些陈旧令学生生厌的泡沫化语言和枯燥的道德公式。这种学校德育割断了学生德育发展的源泉。

2.教师为中心,导致主体交往缺失。

教师不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相同的、自主自由的主体,而是视为实现课程“以我为中心”的目的和需要的手段。师生之间缺乏平等交往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教育活动呈现出一种单向的输入与输出的线性关系。学生失去其独立性,成为被支配和统治的对象,教师和学生都把自身以外的一切看成是孤立的对象性存在而进行利用、占有和计算,以致教育实效差。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的存在并非以一个独立的个人做基础,而是以“双方理解”的交往作起点。日益强化的技术理性、工具理性,使德育陷入“非人性化”的境地,表现为“占有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生存”。师生之间的主体性交往、情感性交往、自主性交往被否定了,学校德育也将迷失在外在的观念、权威、功利之中不能自拔。

3.师生道德融合不到位,学生道德内化不足。

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内化的结果,而道德主体接受、内化外部道德规则的过程首先是主动探索,认识自己、社会、他人以及他们之间应有关系的过程。教师的道德权威,导致学生的道德主体力量被压抑和弱化,得不到重视和张扬,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作为道德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从而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品性,实现道德内化。

德育是一项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但教师只为完成任务而教,为班级德育分数而管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避免教师的责备而压抑自己的德行,这种德性是扭曲的,不是自觉内化的结果。由于缺乏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和主动对话,师生也就达不成对道德理解的共识。教师平时生活中的话语表现出的道德权威导致师生不可能有合作的实现,制约了师生之间形成道德共识。

4.德育工作效果评价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现实,使一些教师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不少学校以升学率为第一,道德教育居次,形成“无大事故就行”的安全松散观念。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往往定位在成绩优劣,德育考核几乎没有。由于德育实效的隐蔽性和效果产生周期的长久性,导致了德育效果评价的滞后性,教师扎实的德育工作往往得不到学校的肯定,积极性和后续动力被弱化、消解。因此,大多教师更原意把精力转到实效性显著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路子上,忽视了细化德育工作。学生一旦出现犯错行为就被责备,导致了师生的对立,师生关系不是和谐而是恶化。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过去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不以“权威”自居,努力创设教育民主的氛围。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关系,达到师生共识的一致性和和谐性。因此,师生之间应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产生交互影响,在“视界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改组和重建双方的认知结构,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动德育活动的发展。教师应克服道德教育中忽视学生自身道德发展需要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一味地追求死记硬背的形式主义说教。

平等理念的益处在于: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了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升自我。

教师为中心,实际是一种不尊重学生的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消除师生对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自觉地拓展知识视野,才能产生新思想、新创意,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这里的知识不仅指自然社会学科知识,也包括心理学、德育教育方法与艺术。教师既要在学科上成才,更应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和为人处世态度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榜样。

3.增强师生间交往、沟通,教育要回归生活。

道德养成必须借助情感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修养。如果学生没有切身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个体就不可能对道德产生深刻的认同,并进一步深入内心,发展为道德信念。师生双视角下的交流确立了学生始终是主体的思想,避免了把学生当做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客体,避免了教师封闭式、灌输型的训导式教育的出现,实现师生双向主体的互动,形成一种体验式的交流对话境域而使师生双方都能真诚地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对方,并力图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方式去说服对方。对于学生的犯错行为,教师应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人性化,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或是空洞的说教,应抛弃形式主义,书面化的教育,而以充足的爱心,恒久的耐心与学生沟通。正如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师生交往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对各种事物感受的过程,教师应对之表示关注并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密切师生关系。经过多次良好的接触,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而产生愿意同老师亲近的感情。在教师的诚挚关怀,耐心引导被学生理解,或在沟通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师生主体交往便会丰富起来。

现实生活是交往行为发生的背景和主体间相互理解的源泉,也是道德植根其中的沃土和人的德性生成之本。因此,培养学生真正的德性,必须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把德育的重心放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之中,使师生每天在生活世界中都能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乐趣,体验到他们是为了过美好和有意义的生活而生成德性之人。师生可以开展诸如团队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成为活动中平凡的一员,参与其中,做到“低姿态,高热情”。

4.建立理性、细化、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当前,许多学校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既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杜绝单一化、形式化,应建立合理、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切实把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与思维创新品质、艺术审美素养等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的价值评价。学校不能仅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

同时,学校应完善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与制度。德育是一项潜移默化、长期艰巨的工作。学校务必细化德育评价工作,对教师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多的肯定,多多关注德育实践者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硬件支持,摈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校园‘平和’属正常,问题出现怨德育”的思想。学校对德育评价应以德育的特点为切入点,做到更全面,更理性,并注重德育后期转化效果,把德育与学科知识同步抓好,塑造学生完美德性。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和谐德育论[n].光明日报,2006(3)

[2]刘志扬,日月河.和谐伦理: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3)

[3]刘明.论思想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6(3)

[4]郑学刚.努力构建和谐德育[j].河南教育,2006(10)

[5]卢红英.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2007(2)

[6]孙俊强.构建和谐德育[j].班主任,2006(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分生经验谈-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下一篇:提分必备: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相关文章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