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造力

逍遥学能  2013-12-17 11:30

  中学历史教学,一要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二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创新中学历史教学,才能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下面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中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并不十分陌生,但他们所了解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对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梳理历史线索及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历史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不仅要让学生记忆史实,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传授基础知识,那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只专注于能力的培养,最终对能力的训练只会流于形式。要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史论结合。

  二、要结合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的特点设计教学。

  设计教学时要考虑知识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置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1.触景生情法。特定的历史情景会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和发现。历史教学要善于创设这种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去,引发历史性思考,去探究和发现问题。如在学习重庆谈判时,先介绍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而美蒋准备发动内战,蒋介石假和平,三次打电报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和平的情况。由此,将学生引入那个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其思考:如你是毛泽东,去还是不去。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展开了辩论,在辩论中思考和探究以解决问题。

  2.兴趣教学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教的科目感兴趣,那么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教师在勤于积累素材的基础上,还要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歌诀、美妙动听的音乐等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会产生萌动创新的意识。如,为了让学生理解1977-1978年中国“在徘徊中前进”,我把当年“你办事我放心”、“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等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谈感受。有的想到了“文革”虽结束,但个人崇拜现象还存在;有的想到了“左”的错误仍在继续等。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疑问教学法。学起于思 初中生物,思源于疑。只有对资料的观点敢于怀疑,才有可能创新。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质疑,老师也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研究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开展题为“我眼中的曹操”、“我看拿破仑”等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时,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历史学科中贯穿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历史教学要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实现人的自然发展。

2012中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之五四运动
下一篇: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之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造力】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造力】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