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

逍遥学能  2017-04-17 10:20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学期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吸附

吸附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病毒致病是由侵人宿主开始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灰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2.穿入

穿入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主要有三种方式:

(1)融合,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进入,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囊膜的融合。

(2)胞饮,由于细胞膜内陷,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囊泡。胞饮是病毒穿入的常见方式,也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某些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借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间的融合,囊泡内低pH环境使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介导病毒囊膜与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

(3)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的多肽构形发生变化并对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到达细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

3.脱壳

穿入和脱壳是连续的过程,失去病毒体的完整性被称为“脱壳”。从脱壳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之间叫“隐蔽期”。经胞饮进入细胞的病毒,衣壳可被吞噬体中的溶酶体酶降解而去除。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吸附穿入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RNA释放到胞浆中。而痘苗病毒当其复杂的核心结构进入胞浆中后,随之病毒多聚酶活化,合成病毒脱壳所需要的酶,完成脱壳。

4.生物合成

DNA病毒与RNA病毒在复制的生化方面有区别,但复制的结果都是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衣壳,然后装配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大约需6~8小时。

通过对学期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生物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填空题
下一篇: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学期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相关文章
【学期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