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4-15 12:28
近日,南方所陶剑虹在云南腾冲参加第十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时,就中国医药产业未来十大趋势的预测的主题发表见解。她强调,能够决定未来图像大或小的,是企业自身,未来企业并不全是新创企业,传统企业只要洞见未来并随之改变,也能赢在未来,而医药百强必将是这场转型蜕变的主角。
2005年至今中国制药百强的结构变化
从规模构成看,百强规模从2005年的1451亿元增长到的9439亿元,增加了5.5倍,百强销售规模增速一直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即使是在制药工业整体增长放缓到13.2%的情况下,制药百强的增长依然高出了5个百分点。随着新版GMP认证全面实施,行业并购重组加速,中国制药工业百强集中度达到45.8%,十年间提升了6.9个百分点。百强门槛也从2005年的4.8亿元增加到11.7亿元。制药百强中规模超过百亿元的有11家,而这个数字在十年前还是空白。
制药百强企业也稳执利润增长的牛耳,制药工业五大子行业的平均利润增幅仅为6.9%,但百强的平均利润增长高达11.1%。首次登上百强榜的上海莱士血液制品净利润增速超过250%,重庆科瑞制药、海口市制药、东北制药、中国医药工业、普洛药业的净利润增速均突破100%。
资本运营情况看,制药百强企业中有77家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以独立法人单位计算),被上市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下属子公司已突破1000家,达1042家。上市企业净利润率在30%以上的有10家,足以说明资本对制药百强企业的强大推动力。
从经济地理分布来分析,上榜的百强企业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目前仅安徽、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暂无企业跻身制药百强。其中,东部地区拥有63家上榜企业,比2005年少了10家,2005年以江苏省数量最多(15家),则以广东省最多(11家),合计销售规模占制药行业整体比重为25.2%;中部地区拥有23家上榜企业,比2005年多了9家;西部地区拥有14家上榜企业,比2005年多了1家,销售规模占制药行业整体比重从2005年的3.7%上升到的4.2%。
通过直观的比较分析,陶剑虹细致梳理了制药百强群体十年的成长轨迹,为预测产业发展路径做了结构性的铺垫。
锻造品牌创新实力
南方所在遴选出最具创新力10大药企,时隔3年,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和鼓励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企业研发创新力度加大,今年南方所遴选出恒瑞、先声、豪森、齐鲁、华海、罗欣、绿叶、丽珠、海正、复星这10家中国最具创新力药企。创新力药企中,齐鲁制药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最高(27.30%),近3年3.1类及以上新药上市数量高达37个。绿叶制药净利润增长最高(61.0%),海正药业研发费用占比高达12.30%,恒瑞医药以及江苏豪森申报新药数量均超过100件。
药企的创新模式,除了传统的紧跟国际研发前沿,加大投入,抢先研发1.1类新药的“专注抢跑”模式之外,国内企业已开始引入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尤其是先声药业百家汇的研发平台,成为国内颇受关注的新药国际级孵化器。
“我们以百强年会为平台,汇聚中国正在上升的优秀药企品牌。我们首创‘中国最具品牌力药企’评选,参照世界品牌实验室对世界品牌价值500强的评价方法,从财务运营力、市场竞争力、品牌成长潜力和公众支持力4个维度,综合评价医药企业的品牌力指数。今年我们再次评选出最具品牌力的20家中国药企。”陶剑虹详细讲解了医药企业品牌力评价的思路。20强中,上海医药以98.6的综合值位居榜首,其余企业分别是广药、天药、哈药、华药、石药、三九、天士力、康美、步长、中恒、神威、东阿、李时珍、悦康、瑞阳、好医生、济民可信、仁和药都、石四药。他们是中国制药的第一阵营,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医药企业品牌是一个“有活力的商标”,它与药品或专业化的服务紧密联系,激发消费者的联想和信任。品牌力20强集中的特征是:品牌生命周期良性扩张,在品牌延伸上有所建树,尤其是从单纯的制药企业,向医药大健康集团发展,从单一的线下渠道,向多元化线上渗透的药企品牌。
未来的竞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品牌力与创新力的较量:“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踏踏实实做好品牌,专注创新,不走弯路就是最大的捷径。我们相信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只要有足够大的基数,有足够多的个体在努力、在尝试,总会有一批医药企业能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缔造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