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逍遥学能  2017-04-14 11:4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还提出合作学习的具体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说,数学课堂在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的教学方式上下的功夫最大,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教师的角色也正在逐步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方向转变。

诚然,用传统的眼光看数学课堂,有人还是觉得课堂的秩序有些“乱”,教室里的“噪音”有点大;教学活动中整齐划一的成分相对少了,小组活动多了;老师的权威经常遇到挑战,因为当学生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或认为老师讲得不对时,有学生会当场表示异议了。

历来我们的教师都是教学的绝对支配者,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耐心细致的计算和推理,学生坐在位子上认真听讲和做笔记;老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是通常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里的一切基本都围绕老师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切教学活动都由老师主导,没有这个主导,几乎学生的任何考试都肯定要失败。这种方式的长处是,学生能按知识的逻辑序列比较系统的接受课本知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教师的意图展开,即使偏离也会被教师迅速纠正,有助于教师实现既定的教学计划。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因此,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实际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实践表明,创造的确是“教”不出来的,但是“过程”和“活动”可以埋下发现的种子,激活创新的意识,有了这样的种子和意识,我们的学生早晚会有人站到发明创造的第一线上去。

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有些班级的规模太大,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些难于开展。但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合作学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非做不可,这方面恰恰需要教师的创造,需要通过多次持续的调控,不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一过程是一个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师未来的成长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伴随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围绕如何适应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进行。其中,把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合作学习的实际出发点,就有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不同的观点,并恰如其分地切入学生的争论,使组织的过程成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有可能实现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特别是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主要是通过教师自己的行为示范来营造。这样,在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就有可能健康的开展起来。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一方面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分享自己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虽然教室里可能会有些“乱”,有些“噪音”,小组活动可能会更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对教师的观点当场表示异议,有时甚至会因此而完不成原定的计划,但这种“氛围”的形成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合作学习不是要取代教师的讲授,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但不再是惟一的方式了,我们强调合作学习,目的是弥补我们过去极为忽视的那一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确保不白丢分的秘诀就是检查验算
下一篇:关于数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浅谈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相关文章
【浅谈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