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责备激发孩子的谎言

逍遥学能  2010-03-04 18:20

  情景剧上演

  妈妈告诉壮壮不可以吃桌子上的巧克力,但当妈妈没有注意的时候,壮壮还是忍不住将巧克力塞到了嘴里。妈妈发现时就将壮壮叫过来,看着他嘴边上的证据问:“桌上的巧克力不见了,你知道是谁把它吃掉了?”壮壮说:“不是我。”

  4 岁的南南非常生气地冲进起居室,对妈妈抱怨说:“我恨奶奶!”妈妈吃了一惊,回答说“不,你不恨奶奶,你爱奶奶!奶奶常送你礼物,带你出去玩,你怎么能说恨奶奶呢。”但是南南坚持说:“不,我恨她,我不想再看到她。”这下妈妈真的不高兴了,她打了南南。

  南南不想再接受惩罚,于是他改变了论调,他说:“妈妈,我真的爱奶奶。”于是妈妈也回应了南南,她拥抱了南南。

  妈妈错在哪里?

  错就错在,壮壮妈提问的方式的确会激发孩子说慌。而南南妈则让南南知道,妈妈喜欢说谎的小孩子,因为妈妈只喜欢听让人高兴的话,所以,必须跟妈妈说她希望听到的话,而不管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心理学家支招

  聪明的妈妈会直接把孩子叫过来,说“我看到你吃了那块巧克力!”不给孩子撒谎的机会。

  另外,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拥有诚实的品德,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高兴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愉快的真话,也许可以承认他的不高兴:“哦,你不再爱奶奶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奶奶做了什么让你如此生气?”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4~5 岁以前的孩子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孩子之所以说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大人才不会生气。

  儿童心理学家达蒙(Damon,1977)在研究中发现:4~7 岁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的意愿与权威的要求,在此阶段的后期虽然可以作上述区分,但只重视服从权威的实际效果,比如认为:服从是对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冒着让大人生气的危险去选择“诚实”,另一方面我们说话不要拐弯,要单刀直入地讲真话。我们希望能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底线就是:不给孩子制造撒谎的机会,激发防御性谎言;当孩子说谎时,也不应该表现得歇斯底里,或是充满说教与批评,让孩子误认为,大家不爱听真话,说假话大人才会爱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家长要善待孩子的谎言
下一篇:父母的坏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家长的责备激发孩子的谎言】相关文章
【家长的责备激发孩子的谎言】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