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引导”策略(下)

逍遥学能  2017-04-13 11:38

朱立新

五、言文融合,以文化人

教材选用的文言文大多是经典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写作的启示。比如,学习《曹刿论战》,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曹刿论战”和“长勺之战”这两个题目写作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本文选材上的特点:紧紧围绕“论战”以突出曹刿的“远谋”,而把这次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一笔带过。

文言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比如,曹刿这一形象,就很值得学生品味。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刿除了“远谋”外,还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学生通过慢读课文,细细品味,相互交流,会发现曹刿身上的许多可贵品质。如从“曹刿请见”中看到爱国,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看到自信,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看到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有的学生甚至还从曹刿与庄公的对话中钦佩曹刿的人格:在国君面前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的奴颜婢膝等等。通过对曹刿这一人物的品味,曹刿的高大形象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六、示范朗读,读出感觉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在教学《谏太宗十思书》时,让学生先听一遍录音诵读,再听他自己的诵读,然后让学生对老师的诵读和录音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看怎样诵读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听后,学生普遍反映,老师的诵读体现了魏征对太宗所作所为的着急以及他激动的心情,感觉这是魏征对太宗说的话,而录音好像比较平,比较柔。

应该说,学生的感觉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确实,眼下有许多的课文录音就读音来说是比较规范的,但往往过分注意了规范,而忽视了文章的“情味”。而我们许多的一线教师,虽然大都能读出“情味”,却担心自己的读音不准,因此许多教师宁愿放录音,也不愿自己去诵读。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文言文是特别要讲究诵读的,老师一直不读,读的水平便也无从提高,读不出文章的“情味”,学生也很难进入文章的境界,更无从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因此,教师要努力揣摩文言文的“情味”,努力读出这种“情味”。就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的:“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写她的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可见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影响之深。

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比较短小,更适合做我们诵读的材料。

此外,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导”当然还包括词语积累、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在“导”上下一番功夫,通过引入必要的铺垫材料,通过对教材做必要的加工,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在“学会”中“会学”,彻底改变串讲到底的方法,那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充分地发挥文言文作为“文”的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创设相互尊重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下一篇:名师剖析初中语文-中学语文提分之道!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引导”策略(下)】相关文章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引导”策略(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