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笔下的“地震”

逍遥学能  2017-04-09 11:48

 

  蒲松龄笔下的“地震” 由地理网资料整理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先生在他的《聊斋志异》里,曾记录过两次地震的情况。

  第一次是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半夜,即公元1668年的公历7月25日,这一年蒲松龄28岁,正在稷下(今临淄)做客,山东莒县、郯城一带突发地震。他把自己当时的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全篇300余字,却详实细腻地描绘了一场世所罕见的特大地震,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文章对地震过程的描述十分完整。先闻其声:“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人正在犹豫,“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次写地震中人们的反映。“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逃至屋外,屋外的情景也是令人震惊,只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鸭鸣犬吠满城中”;地震波的形状显示出来了;“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对死亡的恐惧超越了对羞耻的矜持,逃命要紧,宁可赤身“裸奔”;这是对余震的描写。至于地震造成的地貌变化,更是清晰异常:“井倾仄”、“楼台南北易向”、“山裂”、“水陷穴”。蒲松龄最后感叹:“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据史书载,此次地震震级达8.5级,亡者达到4万多。而蒲松龄在这次地震中侥幸逃生,也算是命大!

  第二次地震发生在1685年。这次地震,远不如第一次那样为后人熟知。《聊斋志异》第四卷中也仅寥寥几行文字:“康熙二十四年,平阳地震,人民死者十有七八。城郭尽墟,仅存一屋,则孝子家也。茫茫大劫中,惟孝嗣无恙,谁谓天公五皂白耶?”

  透过蒲松龄的笔下,我们可知,当时的地震与今天的地震没有多大区别,都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为什么说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
下一篇:中国的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蒲松龄笔下的“地震”】相关文章
【蒲松龄笔下的“地震”】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