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11-07 09:10
二模硝烟尚未完全散尽,高考已悄然临近,在此关键时刻我们近距离窥探理综化学,会发现它存在有五大淘分富矿。
一、氧化还原与守恒法共生
氧化还原是化学基本概念的重点,守恒法则是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它们的结合点成为理综化学的重中之重。
例1(2014年北京东城一模卷)一定质量的铜和足量的硝酸反应,所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的氧气1.12 L混合后再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则铜的质量为
A.3.2 g B.4.8 g C.6.4 g D.10.8 g
解析:铜和硝酸反应,铜被氧化为硝酸铜,硝酸被氧化为NOx,NOx又被氧气氧化为硝酸,所以铜失去的电子数与氧气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即n(Cu)2=4,解得:n(Cu)=0.1mol,m (Cu)=6.4g。
答案:C。
易错点:解答本题时,很多同学试图用常规方法解决,这种方法由于无法知道硝酸的浓度,所以还原产物的难以确定,给计算带来无穷麻烦。
应对策略:依据氧化还原中得失电子守恒,选择氧气和铜来计算,而巧妙避开了硝酸。
二、常见气体一枝独秀
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较多,但常见气体不多(单质:H2、N2、O2、Cl2;氧化物:CO、CO2、SO2、NO、NO2;氢化物:NH3、H2O(g)、H2S、HF、HCl;有机物:CH4、C2H4、C2H2),但它们却是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及物质分离、提纯等类型考题的热点题材。
例2 (201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解析:分析气体制备和收集的装置可知没有温度计不能控制温度,无法制备乙烯;铜与浓硝酸、氯化钠与浓硫酸所制备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B。
易错点:此类试题是同学们失分的一大热点,通常试题是综合考察气体制备、气体性质及收集或尾气处理等。在常见气体制备中又以选择固液不加热的装置最为常见,如氢气、二氧化碳、乙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及采用代用试剂后制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氨气(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氯气(浓盐酸与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气体性质则多以氢气、一氧化碳或氨气的还原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的检验,氯气的强氧化性居多;其间也考察气密性检查,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使用,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污染环境的尾气吸收等,且能与防倒吸装置结合。
应对策略:要熟悉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创新处理。
三、位构性大红大紫
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要求是:(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及其应用。(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因此,通过位、构、性类题材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在近年中开始大红大紫。
例3(2014年高考北京卷)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相同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解析: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特征来看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R所在的列必是零族,R所在的行必是第3周期,然后再向左Z为ⅦA族,第4周期,依次确定Y为ⅥA族第3周期,W为ⅤA族第3周期,X为ⅤA族第2周期。至此,所有的密码都被破译,即R为Ar、W为P、X为N、Y为S、Z为Br,再依据其相应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D。
易错点:物质结构选择题和无机综合两道题的分数始终是全卷中赋分最高的内容。它主要考察位、构、性三者关系,往往以残表的形式出现。
应对策略:要想避免错误,解题时首先结合残表给元素定位,然后结合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知识来预测元素及相应化合物的性质或者根据性质来预测物质结构,这样残表就成了解题的载体和核心。
四、官能团成有机心脏
在化学高考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有机综合题,都主要考察考生的官能团识别能力,但其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已知结构式,辨别其中官能团进而预测其特性(多为选择题) 高一;另一种是已知有机物的某些特性,通过推理确定官能团的类别、数量及位置,最终确定其结构(写出结构式)。
例4 (2014年高考北京卷)可用于鉴别下列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
O
OH
CH3—C—O OCH3 CH=CH—COOH
COOH
CH2CH=CH2
乙酰水杨酸 丁香酚 肉桂酸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②G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
解析:乙酰水杨酸中有一个羧基、一个酚酯;丁香酚则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肉桂酸则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所以首先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将乙酰水杨酸与另外两种区别开,然后再用氯化铁将丁香酚与肉桂酸区分开。
答案:A。
友情提示:此题失分,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各个官能团的特点。
应对策略:总结一下官能团识别的方法,牢牢记住将受益无限。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加成含有“—C=C—”、“—C≡C—”、氧化含有“—CHO”、取代含有“酚羟基”、萃取则是液态烷烃及芳香烃和氯代烃。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环”,其中与溴的四氯化碳加成的只有“—C=C—”、“—C≡C—”。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⑥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条件为浓硫酸加热)或卤代烃(条件为强碱醇溶液),结构均要求邻碳上有氢。
⑦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碱的水溶液,每1摩卤原子耗1摩碱)、酯(酸或碱,1摩醇酯耗1摩碱,1摩酚酯耗2摩碱)、糖(不含单糖)或蛋白质。
⑧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⑨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应是酸。
五、溶液中的平衡山水尽显
在溶液中盐的水解、弱电解质(包括水)的电离平衡等问题,在高考题材中越来越显山露水。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守恒关系。比较溶液中的大小通常先弄清溶液中的平衡类型,列出主次,按先主后次或有主无次及其它相应规律来比较。溶液中的微粒守恒关系有电恒守恒、原子守恒及质子守恒等。
例5(2014年高考重庆卷)已知0.1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 c(H+)=== c(HA-)+ c(OH-)+2 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 c(A2-)> c(H+)> c(OH-)
解析:用反证法:假定H2A为强酸,则其pH=0.74,故它是弱酸。其正盐、酸式盐均可以水解,水解后产生的离子种类相同,但浓度不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正盐和酸式盐中阴离子的总数也不会相等;C项是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是正确的;D项中弱酸与钠形成的正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H+不会超过OH-。
答案:C。
易错点:如果不能正确分清主次关系,解决此类题目时,极易造成错误。
应对策略:主次关系一般按先考虑反应,再考虑强电解质的电离、然后再在水解与电离中依据条件选择主次(两步水解或电离都以第一步为主),最后是水的电离;平衡关系先考虑电荷守恒,再考虑原子(原子团)守恒,最后根据解题需要决定是否考虑质子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