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逍遥学能  2013-11-04 08:06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5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 题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义 田 记
(北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③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 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④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②负郭:距城很近。③屏(bǐng):弃,指丢了官。④服义:在正义或真理面前,表示心服。这里指桓子受觞而不辞。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沛然有余而无穷。(充足、丰盛的样子)B、而终其志。(完成)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趁着) D、是隐君子之赐也。(隐藏,隐瞒)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义田”制度规定的一项是( )(3分)
A、范氏家族中,在外为官的人如果只是退职回家,等待缺额,那就无法获得“义田”的资助。
B、“义田”的“养济”标准规定:每天每人一升米,每年每人一匹绢绸。
C、按“义田”的“养济”标准,丧葬费和再嫁费是一样高的。
D、主管“义田”具体事物(如结算收支账目类)的是范氏家族中年长而贤明的人,而不是范氏家族以外的长者。
3.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用一系列数字详尽地说明了“义田”的“养济”之法,其用意在于表现范 仲淹设置“义田”时的慎重其事和尽心尽力。
B、文章第二段说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其目的在于同族人受到“养济”的待遇形成对照,以此来衬托出范仲淹“好施予”的品行,彰显了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C、开始,桓子认为晏子的做法不正确,但经过晏子的解释,桓子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外 ,齐侯为使二人彻底消除心结,还特地用晏子的酒杯来罚桓子喝酒。
D、作者虽然赞赏晏子那种“仁有等级”“言有次第”的作为,甚至认为晏子的做法近于孟子的主张,但他更推崇范仲淹的做法,因为“义田”面积大、收入多,这比晏子要多“养济”好多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C.正襟危坐 危:高。 D.知不可乎骤得 骤:屡次。
5.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客有吹洞箫者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 渺渺兮予怀 D. 而今安在哉
6.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7.翻译下列句 子(6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8.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9.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氓》
(2)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 _,____ _。《短歌行》
(4)______ _,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5)是日也, , 。《兰亭集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故乡的槐树
孙守名
再过几个月,絮暖的春日就会蹒跚而至。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恋地打量着这棵虬劲苍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
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沧海桑田,犹然春萌夏华,枝叶丰茂。槐根盘根错节,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枝干侧仰,右侧有碗大空洞;枝条旁逸斜出,贴墙而上。槐体枯干葱茏,枯干处,树洞存贮清水斗许,澄澈可鉴,至冬日而不枯;葱茏处郁郁苍苍,参天而立,槐叶随风飘逸可人,花朵串串,清香四逸,满园春色。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秋蕊,脚踏上去,松软沁骨,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地驶入眼底。这时,泡一壶酽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听槐蕊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地。
庭院暗狭,前后被大伯、二伯两家院墙夹堵,拘谨而急促。父亲几欲搬迁,但又对老屋恋恋不舍,安土重迁。后来家中人口渐次增多,院落更显得捉襟见肘。最后,家人反复磋商,决定伐掉古槐,挪开一片天地,备兄弟姐妹舒腰展足。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改变了初衷。父亲讲,就在当晚,一位布衣布袍、手拄龙头木拐的老者进入他的梦乡。老人神情黯然,面容憔悴,自言身为槐神,历陈功过是非,只说得父亲心酸凄怆,欷?不已,难以自持。飒然惊觉,竟是南柯一梦。父亲披衣出户,但见月色如洗,清幽苍凉,古槐枯叶,飘落满地。自此,父亲打消了开解它的念头。
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日军入村,各家搜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祖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军刀向槐树猛砍,借此恐吓祖母。日军离去后,浑身颤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国军驻扎在离村子不远的高山上,经常进村骚扰。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老鸡,国军饿虎扑食, 进家猛追,可鸡偏偏飞上了槐树,几个兵端起步枪一阵猛扫,那只母鸡自然难以幸免,就连槐树也枝断叶残,伤痕累累。母亲急得哭天抹泪,对槐树全然是内疚和心疼。破四旧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来斗去,没有什么花样,不知怎地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槐。队长出语惊人,没有比这更旧的了,不破它破谁?天才的构想自然是悲苦的结局,一村人将我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槐树被用粗麻绳捆绑 起来,村长拿着几张破纸煞有介事地胡说了一通,三十八条罪状成立,随之,山呼海啸,三五个彪形大汉用粗壮的狼牙棒对树猛击,可怜那棵古槐转眼间皮开肉绽。我就站在惊魂中的母亲背后,满眼含泪地看着这惨烈的场面,脑中一片空白。对于这棵槐树,我觉得它对尘世已然倦怠,必不会复活。谁知,来年开春,嫩芽从枯枝下悄无声息钻出,绿油油,嫩青青,给这尘世顿时带来些许暖意。
对这棵百年古槐,我充满万千感激。艰难岁月,她向困窘中的全家无私地献出槐叶槐蕊,让我们渡过难关;在我精神极度消沉时,她以昂然的姿态和溢眼的绿意给了我精神的慰藉。
我的决计开解古槐,其实是私心在作祟。古槐百年,天灾人祸,沧桑岁月,磨折不断。千难万险中,她可曾有过伤心苦痛的泪水?可曾想寻得一丝温馨的安慰?可曾有清风细雨、雨露甘霖?我将以刀砍斧削这种最残酷的方式让她得以解脱对今世的愁肠百结,或许,她将在春意盎然中像凤凰涅?般获得永生。
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 然中有点愧疚和不安。再过几个月,又会春意浓浓,对这棵生死相依相伴的古槐,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
A.文章中多次提到“开解”一词,如:“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父亲打消了开解它的念头”“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等等,从全文看,这个词的意思应理解为“砍伐”。
B.古槐移 栽至“我”家院中已经百年,枝繁叶茂、郁郁苍苍,已经含有“灵气”,父亲最终没有砍掉它,就是因为古槐通灵。
C.古槐屡遭困厄灾祸,抗战时期受日军残害,后又遭国军骚扰,最严重的是破四旧那些年,古槐最终被狼牙棒猛击致死。
D.故乡的槐树对我们一家三代都有特殊的意义,它无私地奉献自己,不求回报,并且在精神上鼓舞着家人。
E.古槐和“我”“生死相伴”,因此,“我”一定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
1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当中的作用。(3分)
13.简要分析本文塑造的槐树形象,“我”全家对它的情感又是怎样的?(3分)
14.这篇文章的主旨内涵丰富,请从语言应用、艺术手法、作品结构中任选一个角度入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 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9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豆豆在比赛中意外失利。他的队友宽慰他说:“没关系,大家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鼎力相助的。”
B.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 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
C.在摩纳哥国际田联年度最佳颁奖晚宴举办之前,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面对本报记者,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送给刘翔。
D.权威专家预测,推动内地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几年中国很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再次调息已是箭在弦上。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由于人们不能像山那样去思考,沙尘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
B.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温州瓯海大道的全线贯通大大缓解了东西走向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D.码头上悬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是“热烈庆祝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胜利凯旋归来”的祝语。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建筑是凝固的诗:__ _;_ 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 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 _,_ 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五、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暑假不补课,我们却怀念校园中结伴玩乐的情景;平时上学时,我们又期盼早点放假。我们在矛盾中成长着。矛盾是我们人生绕不过的弯,有的人在矛盾面前迷惘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在矛盾中学会了选择,有的人在解决矛盾中长大,而在有的人看来,这所谓的矛盾并不是矛盾。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4——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模拟测试题(带答案)
下一篇: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4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相关文章
【2014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