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学案1
逍遥学能 2013-09-25 16:02
1 诗两首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全诗共六节。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全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二)学法引导
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学习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情绪。
(三)审美鉴赏
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于祖国最为深沉的爱,但他没有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形象。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由鸟儿生前的歌唱,写到它死后的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此外,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体说来,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这样,通过具体、真切的形象,抒发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2、鲜明强烈的音韵美。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抒情需要,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析]朗读诗歌要注意语气和语调,注意停顿和重音。一般地说,标点是停顿的书面标志,但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作适当的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将完整的语义分开。朗读时的重音,多指逻辑重音,即根据表达感情的实际需要,重读部分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意象”,意为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阅读《我爱这土地》,概括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具体的形象。所以阅读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参考答案]诗中出现的形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在它身上寄予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形象,联系它们前面长长的修饰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汹涌着”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以及“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等,可以想见,它们象征了祖国、人民、民族的苦难与灾害,他们不屈的斗争和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与坚定的信心。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3、《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删去,对诗歌主题的表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析]此题意在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诗歌上结构上的独具匠心,进而加深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我爱这土地》的两节诗,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这一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那么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它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4、“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在他的《乡愁》里,是怎样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析]这道题的训练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总是借助形象抒情言志这一特点的认识;二是,帮助读者学会怎样将诗歌要表达的抽象情理具象化。
[参考答案]作者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
(2)《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
能力提高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2、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
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4、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开放探究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三、资料下载
1、《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意。 (王继波)摘自《中学语文参考》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便是因为这首著名的《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作“乡愁诗人”。其实,余光中除了创作《乡愁》之作外,其他主题的创作也相当可观,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二)学法引导
这首抒情诗,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诗作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解放区的申请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朗读本诗,应努力把握它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具体形象所寄寓的诗人的主观情感。
(三)审美鉴赏
坚贞不屈的意志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诗中“广大的土地”,实际象征的是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爱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一颗“赤诚的忠心”的物化。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所在。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参考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 的诗作。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 “广大的土地”象征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灰jìn( ) 河堤( ) 憔悴( ) 蓬 hāo( ) 荇( )藻
3、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1)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2)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4、找出诗中押韵的字,简要归纳本诗押韵的特点。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节选诗句,回答问题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1、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诗人如同身临其境的?
2、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
3、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诗人往往把自己抽象的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其具有可感性。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黄的稻米
金黄的稻米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塑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该诗所写的时间是 诗歌中的“而你们,站在那儿”一句中“你们”所指的是 。
2、诗歌中,诗人由金黄的稻米想到了 、 。
3、简要评析诗句“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中“皱”与“美丽”的含义。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米”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米”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米”“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来写收获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米”。
三、资料下载
戴望舒其人其诗
?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跟叶灵凤夫妇一起乘船前往香港,8月1日,他开始主持当时刚刚创刊的《星岛日报》的文艺副刊《星座》。在他的努力下,《星座》很快成为香港进步文学的中心。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4月27日,在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的诗作《狱中题壁》。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反复无常,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显得不可收拾;这给他的婚姻关系带来了阴影,使他在不久后经历了两度离婚的惨痛。本来就有一点的哮喘病急剧恶化,这导致他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了。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毅然带着两个女儿,跟卞之琳一起,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他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
??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望舒逝世的消息和胡乔木亲自赶写的《悼望舒》一文,说:“我为中国丧失了一个决定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而悲悼。
??戴望舒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具代表性的诗有:《雨巷》《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吟唱祖国母亲。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二)学法引导
朗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理解诗中“我”的形象内涵,理清“我”与祖国合二为一的关系。其次,对于诗歌中出现的众多意象,也需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并结合课外阅读舒婷其他的诗歌,以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平凡丰厚的意象美
这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在意象的选择上显得新颖、别致。诗人着力选取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破旧的老水车”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同样,“熏黑的矿灯”意在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两者相联系,不难理解诗人想以此意象来说明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不仅如此,诗人还连续用“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的驳船”等密集意象,组成一组意象群,再次凸现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全诗共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
(四) 重点难点突破
1、诗中“我”这个形象应该怎样理解?具有怎样的具体内涵?
[析]此题表面上看是要分析诗中的一个形象,其实,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内涵,某种程度上说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有助于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强调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这个形象,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2、概括这首诗中出现的其他具体形象,分析这些形象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析]这道思考题,一方面是要读者领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再一次加深对诗歌要借形象抒情、言志、说理这个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中出现的其他具体形象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的驳船”。这些形象共同带有象征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试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2)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析] 要理解诗人赋予这些物象的意义,就要结合生活体验,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和特征的指向性(修饰语)进行理解,如果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生活体验,往往就难以理解了。
[参考答案]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两者相联系,此意象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4、舒婷的诗往往在委婉曲折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请联系诗的第一、二节加以体会。
[析]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写作目的,由于作者的差异,常常表现出千差万别的面目,这就是作者的创作个性,创作风格。但正因如此,文学才更显得魅力无限。
[参考答案] 例如第一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出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第二节中“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几行诗,写出了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两节诗,写祖国的过去,写的虽然是贫困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这首诗以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疲惫( ) 干瘪( ) 胚( )芽 绯( )红
迷惘( ) 淤( )滩 簇( )新 蜗( )行
3、请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 ,是失修的 ;是淤滩上的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4、理解下面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能力提高
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第一和第三节,回答下列问题。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钎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1、简要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两节诗分别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进行对比的?
3、两节诗的最后一行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开放探究
阅读《致橡树》,回答问题。
致 像 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我;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你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溯、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霓、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 )耀 痴( )情 慰藉( )
霹( )雳 流岚( ) 虹霓( )
2、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试归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5、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资料下载
(一)舒婷。乳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和美的家庭因而破裂,这一切遭遇使她过早体味到人世沧桑。她从小随母亲在厦门外婆家长大。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是一位情感型诗人。她的诗歌创作的宣言是人的价值和尊严。多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突破生活的客观规定性和逻辑性的限制,达到较高的艺术新水平。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二)朦胧诗人
20世纪80年以后,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打破了现实主义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给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它就是“朦胧诗”。其带有鲜明的“异类”色彩和新的美学原则,向诗坛发起了强烈的冲击。“朦胧诗”在文学创作和创作思想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诗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往往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注重主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这些朦胧诗的意象往往带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艺术的经验,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舒婷、北岛、顾城等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4 外国诗两首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的《祖国》一诗,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诗歌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诗歌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诗人用一幅一幅的历史图画,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绵邈的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到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会于形象的诗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势,把诗人胸中的郁积宣泄出来。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思想逻辑: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二)学法引导
由于两首诗歌都是外国人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因而有必要对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特点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这样才能帮助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语句仔细品味。
(三)审美鉴赏
1、平实中见真情
《祖国》这首诗,诗人描画了一幅幅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所有这些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他“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画面背后,深藏着的是诗人对祖国人民及其生活的热爱,这还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
2、深邃中显自豪
《黑人谈河流》短短的几行诗,诗人的思想超越了久远的时代,回溯了人类的历史;跨过了广漠的空间,履及亚洲、非洲和美洲。但仔细分析诗歌表象,可以判断出这样一种思维逻辑:我认识河流——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我认识河流”这一句诗的象外之旨,就是我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诗人是借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歌唱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祥地。歌颂黑人曾经作出过的杰出贡献,表达对美国当时社会种族歧视政策的蔑视
(四)重点难点突破
1、《祖国》这首诗中,诗人是通过描写什么来抒发爱国之情的?说说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效果?
[析]设置此题本质上还是要我们理解诗歌要借助形象抒情言志的特点。完成这道题,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主题,了解这首诗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情,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抒写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情景,以此来表情达意的。诗人让自己的爱国情感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缓缓释放出来,这种爱真实、本色,易于感染读者。
2、《黑人谈河流》一诗中,诗人写到了亚洲的幼发拉底河、非洲的刚果河、美洲的密西西比河等多条河流。想一想,诗人借谈论河流来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析]河流只是诗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对应物,透过事物的表象分析其实质,才能真正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道题意在让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核心对象,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参考答案] 《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只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黑人”也不是单一的个体。我们可以将“河流”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是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黑人。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他们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虔( )信 颤( )抖 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 黝( )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 (国别)诗人 (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 (姓名),被誉为“ ”
3、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4、请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摘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1)
(2)
能力提高
阅读《黑人谈河流》,完成练习。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依次写出诗歌中出现的下列河流,分别位于哪个大洲。
刚果河( )幼发拉底河( )尼罗河( )密西西比河( )
2、中华文明发祥地所在的大河是 。
3、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开放探究
阅读席慕容《成熟》,回答问题。
成熟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阴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1、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诗歌中“修长的双手”代指什么?
3、“流水帐似的日记”是否代表童年的时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