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3-01 16:05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研究领域的长青主题,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独特价值使得它成为化学教育和评价的热点问题。实验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对知识、假说的探究和验证,也是对技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它同时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我们认为,借助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设计和操作,或用生活经验去理解情景和解释实验现象,使实验也扎根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框架中,使知识“同化于己”,易于构建起自己的意义,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无疑能加强实验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乃至课后,指导学生经常去借助生活经验加强化学实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的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改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
一、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化学仪器的设计
各种化学仪器的产生,都有其设计的初衷,这些初衷,应该在学生的习得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有所了解,知其所以然,否则学生往往会把各个仪器的使用和注意点割裂成一个个知识点去记忆,这样学生对化学仪器的选用就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当及时指出仪器设计的缘由并对比各种仪器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不仅令他们印象深刻,兴趣大增,长此以往,或能引发他们思索仪器设计缘由的习惯。过滤和渗析是物质分离的常见实验,前者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后者是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有无本质联系呢?家里夏天使用蚊帐、纱窗,厨房里的有孔的洗菜盆等可以给我们怎样的提示?对于以上问题和提示学生很快能得出它们都是利用仪器(或工具)孔径的不同来分离的。那么还有类似的做法吗?《化学与技术》选修课本上自来水生产的一种流程图中有粗沙过滤和细沙过滤也是用孔径来逐步分离的。又如:城市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先将水流经格栅,化学中用分子筛的使用。若将孔径按大小排序有:格栅孔>粗沙堆孔>细沙堆孔>滤纸(有毛细现象)孔>半透膜孔>分子筛孔。
二、借助生活经验,解答实验操作
生活中拿高处东西够不到垫上凳子桌子,推广一下,固体可以垫高,液体也可以。如我们可以加 CCl4等比水溶液密度大的但不互溶的液体(或固体)垫高某些溶液,以便使液体在特定装置中能够得着(放在隔板上)固体反应物,或者加 CCl4后使上层溶液与通到下端的长导管分开,以防倒吸。热胀冷缩这一常识的运用在化学中也常出现,如:无滴管的喷泉实验的引发方法就是用热胀或冷缩使烧瓶中的气体接触到下边烧杯中的液体。减压过滤对沉淀的干燥作用恰似洗衣机的脱水功能,医院吸氧时的安全瓶与化学中的安全瓶很像,竹炭材料在生活中的走俏使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很好理解。生活中常用面霜和防晒霜来保护皮肤隔离外界物,化学中的密封则有 :涂蜡、电镀层、液封、抹矾士林等,此异曲同工也!泡咖啡用汤匙、炒菜时用锅铲搅拌和翻动饮料食品,为了快溶、均溶、均热,不让固体结块或菜烧焦。固体药品溶解时需搅拌、电化学中为消除浓差极化而搅拌的道理与泡咖啡等相同,结晶时为平均受热而搅拌道理和炒菜时相仿。晒衣服时用手够一下来定手摇晾衣架高度,铁架台铁圈高低则先试下酒精灯火焰高度来定。又如:试题中有用软管连成的 U 型管或 U 型管考查连通器原理,即左右液面在都连通大气的情况下会相平。
三、借助生活经验或社会事件,理解实验情景,加深实验知识
实验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展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医院通道中的气味、厕所里的刺激性气味、食堂消毒水的气味无不应当出现在酚类、氨气、氯气物理性质学习的环节中。热水洗碗更干净、腌咸鸭蛋、树林里的光束等生活常识的讨论将很有助于理解油脂的水解条件、渗析现象、丁达尔效应。新课程中的实验题,大多有生活或生产的背景,敦促我们更应关注生活生产中切合实际的化学原理。如含碘盐碘含量的测定、牙膏中成分检验、游泳池水消毒与颜色、各种电池的材料和原理、明矾净水原理、除水垢原理;真假毛料的鉴别、真假金银的鉴别、钻石宝玉的保养、不同毛料优缺点和洗熨问题、装修材料及装修后气体检测问题;非典事件中的消毒方法、三聚氰胺和奶粉含氮量、酒后驾驶的检测原理、洁厕剂与 84消毒液混用事件、误食亚硝酸钠、二甘醇事件;方志敏同志和鲁迅的米汤书信佳话,诺贝尔、居里夫人为化学献身等等中的化学道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如:双面胶使用后墙壁上很难清除干净,但用苯就轻易擦去了;一件有纪念价值的衣服上的铁锈用酸洗;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溶解放热原理自制了暖水杯等。生活中涉及化学情景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知道,学习若以一个简单的形式直接获取知识的结果,难以入脑。因为学习者必须自己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才能顺利而自然地把它们放入已有的知识储存库中,这样才是一个积极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直至新的知识适用于以前的概念。所以用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帮助储存新知识无疑是合理的、高效的。
来源:精品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