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热点内容考前点拨 基本概念和理论
逍遥学能 2013-09-10 20:32
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物质分类及其他
1、物质分类的基本内容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烃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氯化物等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等
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SO2、CO2、NH3等
4、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5、分散系
(1)分散系分类实质依据:
溶 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系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区分溶液与胶体最简单方法: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填入右图中的圆内或椭圆内。
3、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4、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物②生成挥发性的物质③生成难电离物质
(2)常见离子反应回顾:☆☆☆☆☆
①钠和水的反应:2Na+2H2O=2Na++2OH—+H2↑
②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H2O+CO2↑
③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的反应:OH—+H+=H2O
④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HCO3—+OH—=CO32—+ H2O
⑤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Cl2不会全部参与反应)
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尾气吸收的反应:Cl2+2OH—=Cl—+ClO—+H2O
⑦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4+
⑧氯化铝溶液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的反应: A13++4OH—=A1O2—+2H2O
⑨Cl2与FeCl2的反应:2Fe2++Cl2=2Fe3++2Cl—(另:H+、Fe2+、NO3-不能共存)
⑩FeCl3 与铁、铜的反应:2Fe3++Fe=3Fe2+、2Fe3++Cu=2Fe2++Cu2+
⑩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2H++SO42—+ Ba2++2OH—=BaSO4↓+2H2O
⑩硫酸铜与氢氧化钡的反应:Cu2++SO42—+Ba2++2OH—=BaSO4↓+Cu(OH)2↓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1)化学反应从能量的角度分类
①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氧化钙与水。
②吸热反应:化学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者持续加热的反应(C+CO2和C+H2O)、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②电极反应:负极上(较活泼的金属)-----氧化反应
正极上(较不活泼的金属)-----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负极可从以下面方面判断:相对活泼的金属,电子流出的电极,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溶解的电极,通燃料的电极。
(三)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1、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的内涵,并能进行熟练计算。重点相关原子守恒计算。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一般用NA表示,其数值约为6.02×1023mol-1。
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对错辨析举例:☆☆☆☆☆
(1)1mol/L Na2CO3溶液中所含Na+数为2NA (错,无溶液体积)
(2)常温常压下,3.2克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 (对)
(3)标准状况下, 2.24L苯所含分子数为0.1NA (错,S.P.T下苯为液体)
(4)标准状况下,2.24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
(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完全反应)
(5)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
(6)5.6g Fe与Cl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3NA )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1)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主要)。
②外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其他如:反应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光照、超声波、电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2、化学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限度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2)化学反应限度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ZX 中子 N= A-Z
核外电子 Z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同位素: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不同原子互称。
例:氕11H、氘21H(重氢)、氚31H(超重氢)。重氢、超重氢常用于制造氢弹。
2、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称电子层。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能量高低从里到外从低到高分层依次排布的。
(3)熟练掌握1-20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主要化合价从 +1~+7(F、O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元素周期表。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完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与酸反应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性:Na>Mg>Al;
氢氧化物碱性强弱:NaOH > Mg(OH)2> Al(OH)3
(NaOH强碱,Mg(OH)2是中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好△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非金属性:Si <P< S< Cl;
酸性强弱:H3PO4 <H2SO4<HClO4;
(H3PO4是中强酸,H2SO4是强酸, HClO4是最强酸)
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H2S<HCl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4)熟练掌握常见10电子,了解18常见电子微粒。☆☆☆☆☆
①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分子有:Ne、CH4、NH3、H2O。
阳离子有:Na+ 、Mg2+ 、Al3+、NH4+ 、H3O+。
阴离子有:F—、O2—、N3—、OH—
②常见的18电子微粒中,分子有:H2S 、HCl、H2O2 、C2H6(略讲)
阳离子有:K+、Ca2+ 阴离子有:S2—、Cl—
4、化学键
(1)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常见电子式的书写☆☆☆☆☆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 Cl2 N2 HCl H2O CO2 NH3 CH4
NaCl MgCl2 NaOH Na+
②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HCl : ;
H2O: ;
NaCl: ;
MgCl2: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