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2-27 20:22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2015年,我国计划完成20次宇航发射,将超过4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无论是发射航天器的次数还是数量,都将创下中国航天历史新高。
中国航天在近年来持续高密度发射,从2013年的16次到今年的20次,在发射次数再创新高的同时,进入太空的航天器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丰富。
北斗全球组网今年起实施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今年将开启第三阶段的全球组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表示,计划在2020年左右形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
今年的发射过程中,更多新技术将首次在轨进行应用。在今年择机发射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试验卫星时,将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远征一号。远征一号被称为太空摆渡车,在火箭将它送入预定轨道后,会独立地将要发射的卫星直接送入预定轨道。形象地说,远征一号是在基础级火箭上增加的相对独立的一级,飞行的时间和距离也因此大大增加。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累计火箭发射次数超过200次的国家。与第一个100次用了37年相比,第二个100次仅仅用了7年时间,高密度发射的背后,一项项技术的不断攻克是其根本保证。
天宫二号计划明年择机发射
据了解,承担新一阶段任务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在加紧研制当中。天宫二号计划在2016年择机发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11次飞行试验任务,其中包括5艘无人飞船、5艘载人飞船,还有一艘目标飞行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神舟系列和天宫一号。通过这一系列任务,我国的载人航天已经全面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技术:包括天地往返技术,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交会对接等。而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围绕开展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建设工作,将继续进行一系列试验与技术验证。
“我们计划在2016年左右,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它对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也将和天宫二号对接,形成一个空间实验室系统。”赵小津表示。
争取三年后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赵小津表示,这一系列发射,主要目的是希望突破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的再生生命保障、以及货运飞船的燃料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航天员将在太空生存更长的时间,这也是为后续的空间站建立奠定基础。
在积极研究空间实验室的同时,中国的空间站研制也在同步开展。“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一、实验舱二等舱段都在开展研制,计划在2018年争取把核心舱发射到太空去。”他还表示,争取在2022年左右完成一个20吨级的基础级空间站,来开展空间科学应用的工作。
嫦娥五号2017年前后发射
中国的探月工程即将迎来嫦娥五号任务,它也承担着中国航天器从月球进行采样返回的任务,专家表示,探月三期嫦娥五号计划将于2017年前后实施,目前,正在按照计划进行相关的实验。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的关键技术,在去年圆满成功的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而服务舱后续的一系列拓展试验,也为后续的探月三期主任务——嫦娥五号继续探路。经过这次试验,中国航天对第二宇宙速度不再陌生。
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表示,“我们把航天器的航天速度提升到第二宇宙速度,在这个速度,我们能够安全可靠精确回收,这是对第二宇宙速度的全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