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

逍遥学能  2017-02-27 20:22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冲积而成,因此得名。包括合江北区和牡丹江地区的21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0.68万平方千米,1989年年末总人口759万,分别占东北全区的11.2%和7.6%。

三江平原地貌类型以低阶地与漫滩为主,海拔多在50~60米,最低仅34米,因此除大河外,中小河流都无明显河道,多为沼泽性河流,容易泛滥,很多地区在雨季是一片汪洋,只有少数地方有孤丘残山凸起。

三江平原气候温和,≥10 °C的积温2 400~2 700 °C,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特别适宜于春小麦和大豆生长。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干流外,流经本区的主要支流还有200多条。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多在1~5米之间,易于开采,矿化度一般小于0.5克/升,适于灌溉。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310.9亿立方米,人均水量达4 096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还有宜农荒地118万公顷,集中连片,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型机械化操作。并有宜牧荒地41万公顷,宜林荒地16.5万公顷,以及6.7万公顷苇塘和天然水面,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

三江平原是中国农业的新开发区,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大量开垦荒地,耕地面积由新中国初期的40多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368万公顷,扩大了8倍多。每一农村人口拥有耕地达0.88公顷,为全国平均的7.8倍。由于人均耕地多,使得这一地区在粮食单产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能提供较多的商品粮。1990年,全区人均粮食904千克,粮食商品率高达82.6%,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近7 000千克,劳均农业总产值达8 035.9元。人均粮食、粮食商品率、劳均生产粮食及劳均农业总产值分别为全国平均的2.3倍、2.6倍、5.2倍和5.4倍。粮食品种以大豆、小麦为主,其次为玉米及水稻,1990年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6.0%、34.6%、16.2%和9.6%,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20.5%、37.7%、23.2%和15.5%,和松嫩平原有明显差别。

三江平原是中国国营农场的重点建设地区,国营农场拥有的耕地占全区36.2%,拥有的固定资产占全区的80%左右,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分别占全区的55%、78%和88%。国有农场机耕、机播、机械收割面积分别占耕地的99.5%、93.4%和87.0%。国营农场不但积累了一套机械化生产和管理的经验,而且培养了一批精通专业的机械、管理骨干,为今后三江平原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也为整个三江平原农业现代化建设起了示范作用。

多年来三江平原的开发主要靠扩大耕地增加产量,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缓慢,中低产田面积大。1990年平均每公顷产粮2 781千克,仅为东北全区平均产量的67.1%。在现有耕地中,每公顷产粮1 500~2 250千克的中产田占41.7%,每公顷产粮1 50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38.9%,两者合计占耕地面积的80.6%。三江平原不仅耕地粗放产量低,而且灾害频繁,生产不稳定。本区作物种植结构以小麦、大豆为主,低温冷害较松嫩平原轻,而洪涝、干旱威胁大。全区易涝农田约140万公顷,占现有耕地的38%。全区易旱耕地有86.7万公顷,约占现有耕地的1/4。

根据三江平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今后农业的发展应以治水为中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同时坚持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开发荒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把本区建设成为以粮、豆为主的、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日副首相称中日无领土问题但确实存在争议
下一篇:悉尼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相关文章
【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