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补数学,我们补什么?

逍遥学能  2017-02-20 21:22

  这几天,60名上海数学老师将受邀赴英“支教”,成了英国人热议的话题。

  事情源于英国教育部副大臣特拉斯今2月对上海三所中小学的访问。对于上海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优异成绩,这位感性的女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连声用“震惊”来形容她的感受。副大臣的这次考察,也最终促成了这笔中英之间的教育“生意”。

  数学老师赴英“支教”驰援,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是中国软实力硬起来的体现。事实上,面对中国在基础教育上的成就,将之与中国经济社会30来的巨大变化联系起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特拉斯回国后,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就用了诗情洋溢的语言描述这种联想:“就上海而言,炫目的基础设施或许是它的外在形象……但是它的摩天大楼,它的雄心勃勃,都建立在数学之上。这样一种对这门学科的尊重,以及每一个孩子对此持有的信念,是真正启发我们的。”

  不过,应该看到,英国人“取经上海”恶补数学,并非是对中国式“应试教育”的无条件接受。去底,世界经合组织公布了一项评估结果,上海中学生在数学、阅读与科学等方面的能力居全球首位。上海孩子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此次评估不仅看他们个人具备怎样的知识,更重视他们怎样利用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单单以成绩论英雄。针对英国国内那些认为“中国学生靠的就是死记硬背”的论调,特拉斯就反驳说:“如果你真正参观过上海中小学的教室,就会发现所谓‘死记硬背’—所有孩子背诵一模一样的答案—的刻板模式根本不存在。”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中西教育方式各擅胜场,中国基础知识教育水平很高,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更注意尊重孩子身心的自然生长,双方的问题都是“过犹不及”。就以数学为例,中国孩子陷入题海战场无从脱身,以至书包日重,眼睛日近,固然是一个极端,但定理公式之记忆,乃至口算心算的训练,实属必不可缺,当代英国人之于数学题,到了没有计算器就得数指头的情况,相信不会是爱因斯坦眼中的“和谐”,也不是自古如此,否则英国不可能有牛顿、罗素、怀特海和霍金。

  可喜的是,对比英国国内对这次“取经中国”讨论之热烈,“支教”输出方上海反而冷静得多,有沪上教育界人士就指出,中国数学教得比外国难,是难在基础知识,而且往往要为此付出较高代价。因为基础知识的领先并非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思维方式、创新本领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这算是讲到点子上了。在英国为很多人算不出简单加减题担忧时,我们要补的并不比他们少,甚至比他们还难一点。英国人担心算术不好会影响他们的经济,而中国教育如果不能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则会更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未来。上海教育界有这样的自省,相信上海教师去了英国,是会既当老师又做学生的。如果真能如此,这样的教育交流善莫大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考数学知识考点总结:轴对称
下一篇:中考数学知识考点:代数式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英国补数学,我们补什么?】相关文章
【英国补数学,我们补什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