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

逍遥学能  2017-02-09 19:06

  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

  男孩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问题。自《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观众对郭涛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人称他“中国式好爸爸”,对其教育观念和方法“零差评”;也有人觉得他严苛、粗狂,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新书中,郭涛坚持认为,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采取放养式教育方式,任孩子登高爬低、滚一身泥;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错才能成长;有时可以让孩子懒惰一些,带点瑕疵,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爸爸,我又放屁啦;爸爸,我要拉屎……”石头对着镜头也从不害羞的这份天然,正是孩子身上最伟大的东西。

  对郭涛来说,教育石头的过程,也是他与石头共同成长的过程。在陪伴石头成长的路上,他有时游刃有余、坚定果敢,有时也会困惑踌躇、不知所措,因而采取吼叫、威慑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化解父亲的无力。在这种事情上,郭涛坦承要向石头学习,采取冷静的方式应对,克制对孩子的吼叫。教石头如何做人做事的同时,也在一路和石头共同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父亲和男人。

  与父亲起争执曾想跳楼

  郭涛的童年一直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被当作出气筒,父母传递给他的都是负能量;家庭环境的破碎,让郭涛一度想“逃离”;每一次与父亲起冲突都是一次火山爆发,最严重的一次他甚至跳楼寻短见;19岁时高考落榜,家人的抱怨逼他绝食复习考大学……郭涛勇敢地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展现给读者。通过郭涛和他父亲的故事,得以看清郭涛为人父之后知道爱孩子的来龙去脉。

  郭涛现在和石头的亲密与互动,是他自己、他父辈都不曾体会过的。从不吝啬亲吻和拥抱,经常对石头说“我爱你”,希望石头能跟他亲密如兄弟;不论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陪孩子,陪他学习和阅读;从不让夫妻之间的争吵影响到孩子。虽然时至今日,郭涛都无法摆脱父亲给他留下的烙印,但他学着去改变,“庆幸的是,我走出来了。我想,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拥有美好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遭到外界有意无意的破坏,进而丧失美好,所以很多闪闪发光的孩子,大一些反而变成了一个糟糕的人。无须多建设,无须多破坏,把天赐的优点保护好,多给生命留白,这才是父母的大智慧。”

  女孩要有丰富精神家园

  在新书中,郭涛第一次“放开”去谈曝光不多的女儿。“我女儿性格特别好,平时没事只会叫‘爸爸’,就这一句话。”女儿带给郭涛最大的变化,是让他的内心变得柔软。对于女儿和儿子教育方式的不同,郭涛也有自己的看法,“无论穷养男孩,还是富养女孩,都不要让他们为物质所累。不同仅在于,男孩要保持精神上的饥渴感,女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家园。女孩一定要有自尊,要有事情干。事情不见得多大,不是每天写多少本书,或者谈多少大生意,只要是她喜欢做的事情就行。”有了女儿之后,郭涛也一直在努力平衡对兄妹俩的教育,不偏袒、不粗暴干预。二胎新政出台之后,不少家长有了新的困惑,有了二胎如何处理老大的感受?郭涛在新书中说,做到三点,大可以放心生二胎:不干预,对于两个孩子关系的好坏,家长不用太心急;不放大,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谁对谁错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不比较,千万不要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当好金牌家长必须掌握的八大教育智慧
下一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的方法 家长必看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郭涛: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相关文章
【郭涛: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