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7-02-07 14:13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现代种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是值得我们回顾总结的难忘一年。一年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种业改革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支持种业改革发展,种业各界及全社会主动顺应种业改革发展,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部署,启动了种业科技成果权益比例试点,制定了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规划,出台了一批扶持种业发展的新政策,现代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总的一句话,就是坚持抓落实,要让这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为目标,抓好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去年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的4家科研机构启动种业成果权益化改革试点,建立成果交易平台,是从成果赋权到权益兑现、产业转化的制度化安排,旨在激发种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加快成果确权公开交易,最终目的是要推动成果向企业流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建设种业强国。今年我们将密切跟踪、分类指导试点单位改革,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强化制度设计和政策研究,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和政策安排。同时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在地方科研单位开展试点,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种业成果交易平台规范运行,组织全行业的成果进场公开交易,在更大范围促进种业成果在全国优化配置。到今年年底以前,要全面完成科研单位与所办种子企业“事企脱钩”。
以保障农业供种安全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特别是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基地,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性资源,是保障农业供种安全的基础,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了扶持政策和意见。今年要全面启动实施海南、甘肃、四川三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要求,尽快推动出台加强南繁基地建设管理意见和建设规划,将26.8万亩南繁用地确权落实到户,划入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实行用途管制;集中建设5.3万亩科研育种核心区和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尽快完成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和批复。加快推进甘肃玉米制种、四川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尽快下达并启动实施一批基地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高制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督促制种大县落实好大县奖补政策,用好财政奖补资金,扩大制种保险试点,促进制种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以净化市场秩序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去年农业部与公安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取得了很好效果,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一些地方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等问题仍然突出。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打假护权专项行动,下真功夫,抓大要案,保持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按照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秩序整治,强化部门联合、省际联动、行政问责、行业评价、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打假长效机制,组织好冬季企业督查、春季市场检查、夏季基地巡查、秋季市场抽查专项活动,依法查办一批违法企业,捣毁一批黑窝点,严惩一批不法分子,通过媒体网络公开曝光,集中整治市场秩序。积极运用现代分子检测、物联网技术,建立品种身份DNA鉴定数据库。坚持堵疏结合,推行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建立种子全程可追溯体系,支持利用电商平台加快营销模式创新。
以出好品种、快出品种为目标,加快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关和推广。品种是种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优良品种攻关要先行。今年要抓紧推动实施玉米、大豆品种产学研联合攻关,构建资源分享、多元投入、权益分配的运行机制,通过攻关带动企业商业化育种,让人才、材料、信息交流起来,在出好品种的同时,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种子企业。启动第三次种质资源全国普查,开展濒危珍稀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优异基因资源深度发掘。通过组织实施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办法,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育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进一步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和标准,强化国家与省两级审定协调联动机制,继续强化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和完善品种管理制度,加快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广适多抗的优良新品种,更好满足农户需求。
以满足生产用种需求为目标,切实做好种业管理服务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用种需要是种子管理部门的天职。随着现代种业发展,种业工作需要由以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组织各地种子管理部门抓好生产品种结构布局,及时指导推荐生产主导品种,帮助农户正确选种。组织做好种子生产、市场供需及价格监测,及时研判供需形势,搞好生产用种调度和救灾种子储备调剂,强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建立用种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制种基地生产和市场供种有序开展。我们将推进种业信息化管理,加强种业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和市场趋势分析,建立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强化信息公开服务。完善种业发展年度报告,为指导种业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为种业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