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课程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逍遥学能  2016-12-06 09:20

高考历史新课程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一:新课程历史高考的九大特点:
(一)主要考查主干知识
这是因为(1)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
(2)目前高考阅卷普遍是采“点”不“采意”的办法。采点更客观,成本最低。“点”从何来?——教材主干知识。
(3)“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高考试题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教材主干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

(二)突出能力立意
“能力立意”是永恒不变的高考原则.
新课程历史高考主要考查四项基本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取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辨别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阐述历史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

(三).转变史学观念
高考命题主流史学观念的变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特色。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历史、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色。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
(1)文明史观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按照地域和宗教文化分为若干系统;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联系,关注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纵向看:以生产力为标准,人类文明历程分为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文明史观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纵向转变就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从原发内生型国家向后发外生型国家横向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文明史观注重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
(2)现代化史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纵向过渡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3)全球史观:工业文明横向从西欧早发内生型国家向世界其他后发外生型国家扩展,是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1

(4)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
高考新趋向:社会史观与大众化、生活化紧密结合
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汗等小人物身上.体现其大众化.
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的方面”,社会史则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小的方面”。如经济危机,以往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上,社会史则引导我们关注危机下的民众生活.体现其生活化.

(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六个方面):
(1)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3)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5)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6)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五).充满时代气息
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通过试题内涵领悟来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时代性原则,试卷充满时代气息。
历史学科的本质功能有两个,一是资政,二是修身。历史要发挥史鉴的社会功能,它总是要考查社会热点,新课改尤其如此。

(六)探索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题目要确定符合本省教育发展水平的命题指导思想,命制的试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2)能够根据本省教育、教学和考生实际以及当年招生计划结构和生源结构情况,把握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3)针对本省教育、教学的特点,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查.
(4)在试题的内容和选材上能体现出当地历史、地理、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

(七)淡化题型特点
1、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问答题与材料解析题的界限已经消失.
2、材料式选择题已经成为命题的主导趋势.

2

3.本质: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重视史料作用,考查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的解读能力。
4趋势:让历史教学、历史学习回归史料!

(八)体现主题教学
1、主题式选择题:
2、非选择题的材料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九).引入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研究性学习可分三种类型:
(1)基础型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必修课课堂教学);
(2)拓展型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立足于选修课课程);
(3)研究型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以课题探究的方式进行的研究,包括社会调查、文献检索、项目活动和历史本体研究等几个方面)。
二.新课程历史高考的应对策略:
总策略:
1、落实好课标和考纲:区别与联系
2、探究专题教学的灵魂:主题与通史
3、贯穿好新的史学观念:教学与练习
4、认真研究新高考特点:材料与时政
5、按规律进行教学创新:注重有效

具体:
(一)、构建三轮复习模式,可采取二种方法
1、“基于教材、立足考纲”复习法
第一轮操作法:
是单元复习,其要求是紧扣课标和考纲,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通过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达到课标和考纲要求。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规范”方针,全面落实单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单元线索和阶段特征。本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基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不留死角;将基础知识落实砸牢,使之步步到位。
第二轮操作法:
是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根据考纲要求,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部分,古代史包括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近代史包括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现代史包括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同时根据考纲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本轮复习时,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3

第三轮操作法:
紧扣教材,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适当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联系和复习。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
2.“基于考纲,重整教材”复习法
第一轮操作法:
建立基于考纲和课标的整体搬家式的通史复习架构。即按考纲的内容时序体系,将按课程标准所设专题编写的教材知识整体分配到这一复习体系中,不作大的改动,保证原有教材的完整性,但又使学生能够有一些通史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标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扎扎实实、逐专题逐课地复习;知识求面、求广暂不求深;求基础暂不求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线索求大暂不求细;同时注重学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二轮操作法
立足考纲、重整教材,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通史”,注重史实归类整合、注重阶段特征。第二轮复习要求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将散见于必修教材各专题、各课中的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给予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第二轮复习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学过的知识简单化、规律化、系统化。学习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通过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删减、抽象等思维过程,获得一个更核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
第三轮操作法
主要任务是重新回归考点,巩固考点,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考纲,我们必须再回到考点上,根据考点深度与难度,同考点进行一次对话与交谈,在对话中进一步加深对史实的了解。最后阶段的训练,要注意试题的质量,强调等到时等量训练,应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答题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答题的最佳路径。

(二)、更新观念迎接新高考
1、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
2、用新的复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
⑴从“教师为本”到“学生为本”
⑵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
⑶从“注重强度”到“注重效率”
⑷从“浮于表面”到“细节落实”
⑸从“闭目塞听”到“关注热点”

(三)注重对能力培养
针对新课程历史高考要求四项基本能力:

4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读取信息):
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来说,要求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教会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提炼成完整、准确、合理的观点”。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辨别历史)
进行“辨别”能力的培养,要作三个工作:
(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历史现象和事实?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历史解释?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哪些历史结论和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阐释历史)
复习备考的重心要放在以下三项:
(1)全面、客观、清晰地叙述历史事物、现象的能力;
(2)解释历史事物、现象发展过程及个性特征的能力;
(3)阐释历史事物、现象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论证问题)
复习备考的重心要放在以下三项: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独立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
(3)批判地、独立地表达自己观点、自己看法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中学习方法历史分析法
下一篇:利用高中历史课本自学的方法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考历史新课程的特点与应对策略】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新课程的特点与应对策略】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