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8-03 09:55
在基础知识复习到位后,第二轮复习落点在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即提高综合能力和答题准确性。这样,就可以让本来孤立、分散的知识点放在一起,从而融会贯通。
一、突出主干知识,寻找纵横联系
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涉及的考点大致有470多个,但高考题中年年都考或者大部分年份考的考点大约只有20个。归纳出的“热点题”主要有:1、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配平和计算。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5、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6、物质的电离和电离平衡。7、盐类水解及应用。8、离子共存问题。9、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0、pH值及其计算。11、A1(OH)3两性及物质检验。12、元素或物质推断。13、有机物燃烧规律及计算。14、有机物结构和性质。15、有机反应方程式。16、溶液浓度和溶解度计算。17、新元素、新材料及新科技。18、化工能源及环保知识。19、化学中常用计量的比较、换算和热化学方程式概念及计算。20、物质的量计算、化合物计算或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等。
与20个考试“热点”相联系的知识点多为主干知识。不难发现: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处于考点核心。
二、细化实验知识,形成实验网络
化学实验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也是考题中主要的丢分处。除了实验设计有一定难度之外,实验知识缺少系统性、解决具体实验问题方法不够准确是丢分的主要原因。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对实验知识细化。比如,C12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的原理;(2)仪器的选择使用及原理;(3)仪器的组装(顺序)方式方法;(4)实验药品的选用;(5)实验条件及其控制;(6)实验现象及其解释;(7)C12的除杂、干燥、性质实验;(8)尾气处理与环境保护;(9)安全事项;(10)注意事项。
细化的同时,总结相关实验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分离物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一种不溶于水用过滤;两种固体均溶于水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两种液体互溶用蒸馏;两种液体互不溶解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具体、准确解答化学实验问题。比如两种均溶于水的固体分离可考虑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但是侯氏制碱法创造性地采用添加细碎食盐的方法。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往往缺少变通,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
三、立足基本题型,把准解题思路
例3是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基础题型,其它基础题型还有有关离子浓度变化的图像,讨论不同取值范围混合物的计算等多种。基础题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学会了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再经过一些变化演绎,就可以准确解答相关题型。
还有一些题目变化很多,但思路变化却较少,姑且将其称为思路题型。比如元素周期表的练习有不少确定元素位置的习题,把握住“位、构、性”后,不妨从以“构” 定位、以“位”定位和以“性”定位三个角度去解答。与其类似的还有化学平衡移动的练习,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勒沙特列原理是解题不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