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学能 2013-07-19 16:00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 专题14 西北区
第一节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第二节 干旱半干旱气候
第三节 三大洋水系与内陆水系
第四节 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第五节 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第六节 工业与交通
教学重点
阐明西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阐明西北区绿洲农业和工业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西北区包括甘肃、宁夏和新疆3省区,也可称为甘宁新区。面积218.04×104km2,占全国的22.71%。
第一节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一、地质环境与宏观地貌格局
半属西伯利亚板块,半属中国板块之塔里木中朝地块。两者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塔里木盆地北缘、北南缘、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至宁夏北部。阿尔泰是西伯利亚板块上的早古生代褶皱带。天两侧均为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塔里木盆地及河西走廊西段是太古—元古代中朝地块的一部分。祁连地是早古生代褶皱带。昆仑地是一个晚古生代褶皱带,其以南为早中生代褶皱带。二、地貌外动力组合与地貌成因类型
兼有流水作用、冰川冰缘作用、风沙作用,并分别在不同地区起主导和优势作用。地貌成因类型复杂:冰川冰缘地貌、风沙地貌和大规模洪流地貌,十分普遍地质构造从宏观上奠定了西北区的地貌格局。褶皱带、板块俯冲带、缝合线和深断裂带的上升一侧成为高大系,整体隆升区域成为高原,沉陷带则成为平原和盆地。三、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地貌等优势地貌类型
北起阿尔泰、南到昆仑、西起帕米尔、东到阿尼玛卿,所有高都有现代冰川发育。冰缘地貌与冻土关系密切。昆仑、祁连和天的冻土下界依次为4200m,3500m和2700m。到北纬48°的阿尔泰,降至2200m。塔里木南缘、甘肃河西走廊、西秦岭和岷地中的盆地和谷地都有黄土分布。风沙地貌广布: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104km2,居世界第2,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4%。再加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共占全国沙漠面积的57.2%。四、地貌稳定性差,块体运动和泥石流等灾害地貌过程频繁
第二节 干旱半干旱气候
西北区气候主要特征归纳起是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干旱少雨、多风沙和辐射强度高。
一、太阳辐射量大与日照时数长
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小,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河西及新疆大部均高达5900~6300mJ/m2。地表反射率高达30%,加剧气温变化幅度。日照时数大多在2600~3000h间,河西北部和新疆东部超过3200h。
二、高严寒与盆地温暖形成鲜明对照
高高原与盆地间温度状况差别极为悬殊。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酷热日(最高气温≥40℃)数,吐鲁番为38.2天,居全国之首。
高原寒与盆地暖,使各种温度等值线在盆地形成闭合曲线。
从总体上说,西北各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同海拔其他地区的状况,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三、降水偏少的干旱区
西北区不仅成为全国,甚至还是亚欧大陆最干旱的地区。甘肃南部年降水达600~800mm,到甘肃中部降至400mm以下,至宁夏北部则减到200mm,至河西走廊东中段只有100~200mm,而走廊西段,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几乎都在50mm以下。位于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有5.9mm,成为全国最少雨的地方。阿尔泰、天、祁连高带都可达400~600mm。
四、干燥度和大陆度都最大
干燥度1.5~4.0的半干旱区占据甘肃中部、陇东北部和西北区绝大部分地。除准噶尔略大于4.0,其余均超过16.0,成为典型的干旱区。大陆度除甘南和陇南南部不足50外,绝大部分地区大陆度在60~70之间,吐鲁番盆地则达85.8。五、多风沙 年平均风速多在2~3m/s之间,大风日数多在5~15天以内。部分地区的特殊地貌作用,如隘管效应使空气通过口和峡谷时流线加密,风速增高,许多情况下短短距离内年平均风速即可猛增4~5m/s。而西北区的准噶尔西部地、天地及河西走廊,颇多此类口和峡谷,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因而大为增加。
第三节 三大洋水系与内陆水系一、水特征概述
太平洋水系外流区面积为18.2×104km2,北冰洋水系外流区面积为5.73×104km2,印度洋水系外流区面积仅0.44×104km2,外流区面积占西北区总面积11.53%。内流区面积187.07×104km2,占全区面积的88.47%,并成为亚洲中部的核心区。
河流特征:①平均河网密度偏小;②补给形式多样化和冰雪融水补给比重大;③径流深值整体偏低且地域差异显著;④径流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显著;⑤除陇南外,河流都有或长或短的结冰期;⑥内流河流多以荒漠盆地为最后归宿。二、外流河与内流河
主要外流河有嘉陵江、黄河、额尔齐斯河和奇普恰普河4条。额尔齐斯河是我国惟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奇普恰普河是印度河的流段的一支。
内流河中,塔里木河以其2137km的长度居第1位。塔里木河流域囊括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北部。三大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出径流量多达212.5×108m3,但下游逐渐干涸,流程日益缩短已成定势。
三、湖泊
20世纪70年代按>5km2标准统计,西北区只有50余个湖泊,总面积约为9000km2。目前估计湖泊数已减至30余个,总面积至多不超过5500km2,仅占全区面积的0.2%略多,可以说是数量少且面积小。
(1)成因类型复杂:除各地常见的断陷湖、沉降湖、堰塞湖、河迹湖外,还有冰川湖和风蚀湖。
(2)有游移与交替现象。
(3)干缩、解体与消亡:西北区的湖泊,除了赛里木湖近数十年水位显著上升这一极个别事实外,绝大多数都经历了干缩、解体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4)富有开发价值。西北区湖泊蒸发作用强烈。据估算,新疆湖面蒸发量每年达90×104~100×108m3。内陆湖通常有很高的矿化度,这些盐类是干旱区宝贵的矿物资。湖区也是旅游胜地。
四、冰川
我国共有冰川58 912.58km2,冰储量53 048.65×108m3,其中甘新两省区冰川面积占47.3%,冰储量占55%。昆仑居全国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第1位,其中约有75%冰川面积位于新疆。天系冰川面积次于喜马拉雅居第3位,冰储量居第2位。
西北区地冰川,以其丰富的固态水量作为补给,对干旱区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和在现代气候变化中的指示作用等特点,在干旱区地理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四节 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一、植物区系地理
西北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地中海—西亚成分、中亚-亚洲中部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亚洲成分及北温带成分等。其中的中亚—亚洲中部成分是西北区荒漠植被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二、大陆性和过渡性纬度地带分异
复杂的植物区系是历史的产物。西北区古生代气候曾经炎热而湿润,当时的植物区系可能属于热带类型。古生代末植被以荒漠类型为主,之后草原代替荒漠。老第三纪西北区大部仍属亚热带环境,新第三纪热带植物渐趋灭绝。在常绿植物消失的同时形成了温带植物区系,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隆升后气候进一步变干,草原缩小而荒漠扩大,喜湿植物退向东方,在多种成分相互渗透交融中,最终形成了目前由耐旱、耐盐和抗风植物组成的,结构单纯且覆盖度小的灌木荒漠、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则形成独具特色的垂直带。
西北区地域辽阔,植被、土壤的水平方向的变化仍然是最显著的,其中,东西方向因降水量递减形成的自森林和森林草原向荒漠的变化,属于热量相似背景下的干湿度分异,南北方向的变化则是干旱背景下热量条不同而形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西北区纬度地带:温带荒漠地带、暖温带荒漠地带这两个地带是亚欧大陆腹地纬度地带谱的组成部分,与东部季风区内海洋性纬度地带谱有本质区别。热量条不同是分异的主导因素,干燥程度差别居次要地位。温带草原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这三个地带是既不同于西北西部大陆腹地,也有别于我国东部沿海的过渡性纬度地带谱。在这里,海洋性气候特点已明显减弱,但还没有达到出现荒漠地带的程度。
三、海洋性和大陆性地垂直带谱
地植被-土壤垂直带,由于各地所处基带不同和降水垂直梯度相差很大,而有明显差异。
第五节 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西北3省区共有耕地984.25×104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1%。人均占有耕地达0.24hm2,即略超过3亩,是东部许多地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牧草地多达6643.61×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47%。全国5大牧区西北就占有2个。新疆、甘肃河西及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即使有肥沃的土壤和足够的光照与热量,不灌溉就不可能发展农业。
一、西北区的绿洲
西北绿洲所在地区同全球其他荒漠绿洲区相比较,其海拔和纬度双双偏高,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值高,热量标准至少达到温带水平,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农业生产的障碍,水则堪称得天独厚,因此农业发达,成为我国西北的粮棉瓜果基地。
据统计,我国西北区人工绿洲共约9.45×104km2,其中新疆7.34×104km2,甘肃1.79×104km2,宁夏0.3200km4,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天间盆地、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
二、绿洲农业
西北区现有的984.25×104hm2耕地中,约有442×104hm2分布于绿洲中。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基地。而绿洲农业的迅速发展,则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以空前规模的农垦事业。
绿洲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棉花分布广泛,而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喀什三角洲及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为主。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并以质量优良著称。
油料作物以向日葵和油菜为主,还有胡麻、芝麻、花生等品种。由于光照充足和日温差大,西北区还富产甜而多汁的优质瓜果。啤酒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0%~90%,绝大部分产于新疆,河西走廊也少量生产。枸杞也是西北区的一大特色产品,主产于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
三、畜牧业
西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场主要位于地和高原。海拔高度不同,放牧季节也随之变化。高草甸和草原宜夏季放牧,畜群常接近冰川末端。中低带的地草原或荒漠草原宜冬季放牧。农业区内不宜垦殖的丘陵、黄土沟谷、坡地,也多用于放牧。因此西北农区放牧现象比较普遍,畜产品至少半数产自农业区。
西北区优良品种,有巴里坤马、伊犁马、焉耆马、丹马、河曲马、洮州马等挽乘兼用或军马。有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巴音布鲁克和塔什库尔干肥臀羊,库车羔皮羊,三北羔羊,宁夏和陇中滩羊等。此外,新疆和甘肃河西产骆驼,甘南高原产牦牛。驴、骡、黄牛等家畜更为普遍,但各类牲畜中仍以绵羊最多。目前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过牧现象,而草场建设相对薄弱,因而处于退化状态,急需加强综合治理。
第六节 工业与交通一、工业
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一批新兴工业城市,比如著名的北疆3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南疆3市(库尔勒、哈密、喀什),河西2市(嘉峪关、金昌),陇中3市(兰州、白银、天水)和宁夏2市(银川、石嘴)。石油工业:西北区是我国石油资相当丰富,发现和开采最早的地区。预测全疆石油储量达数十亿吨,甘肃石油储量可达15×108t。西北区原油产量已达1984.1×104t(2001年),占全国的12.1%。原油加工能力约1000×104t,克拉玛依、独子、乌鲁木齐、玉门、兰州、庆阳等地建有炼油厂,石油产品多达200余种。煤炭工业:西北区煤炭资具有分布广、埋藏浅、煤层厚、储量大、种类多和质量好6大特点。全区原煤产量为0.62×108t(2001年),占全国的5%。金属冶炼工业:金属矿产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是西北区的一大优势。铁矿探明储量共约15×108t,几乎全部分布于新、甘两省区,另外还有锰矿、铬铁矿等。有色金属矿藏也特别丰富,包括有镍矿、铅锌矿、铜矿等。机械工业:重点建设了农用汽车、中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割草机、打捆机、剪毛机生产厂家。石化机械、凿岩机械、高中压阀门、配备设备和光学仪器等在全国占一定优势。化学工业:是西北区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建立了化工厂、化肥厂、药厂、农药厂。以石油和煤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主要牧区、产棉区和合成纤维产区,西北区纺织工业原料丰富可谓得天独厚,羊毛、驼毛、牦牛绒、棉花、芦苇、罗布麻的就近充分供应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
二、交通运输业
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贯通大西北,彻底改变了西北的陆路交通状况。
公路交通发展更为迅速。四通八达已是名实相符。特别是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意义远不只保障了塔中油田的建设,而且创造了人类奇迹。民航仅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三个空港有定期航班往返东部沿海各地。
教学活动建议
主题:自然风光旅游路线设计
方法:收集自然风光照片,连成一线,加说明。
能力训练:组合创新能力
要求: 每组完成1张图
思考与练习1、概述西北区的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区河流与湖泊的演变特征。
3、为什么西北绿洲受风沙和盐碱威胁?
4、分析西北区作为国家后备能基地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