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
逍遥学能 2013-07-17 22:01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航路开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分四时授。
本专题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荷兰和英国崛起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早期殖民争夺战争及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的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高潮。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增强,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气的整体性世界。
本专题内容的基本线索:
古代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新航路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联系日益紧密。17世纪荷兰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海上马车夫”,15世纪到18世纪英国日益强盛,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开始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19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美国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导致整体世界形成。
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生产力的进步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世界的发展改造有积极推动作用;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作用是双重的,即马克思所说的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国家实力是决定国家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讲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深入分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因,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性特征,世界市场形成对各地区明和人类明发展产生的影响。其次,要结合世界地图描绘出资本主义市场从地区性发展到世界性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揭示它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体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适当联系当今经济全球化,让学生关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现实表现。最后,在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要注意从生产力角度和从道德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人类明发展及代价。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并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和阶段特点。
2.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
难点:
揭示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与世界市场形成间的关系,从化人类学的角度理解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化背景的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不同,如何从这些认识中得到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启示,学会获取历史资料并鉴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
■一 开辟明交往的航线■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迪亚土、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各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遗迹。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情况,或运用多媒体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画。
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合理想像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古代世界经济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15世纪末以,分散的世界明逐渐走向联系。本围绕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从古代农业明区域的相互隔绝、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明的连接,勾画出了人类从分散走向联系的过程,分析了世界联系加强的社会经济原因,从而揭开整体世界历史的序幕。
◆教材首先展示了世界古代明分布情况。根据教材《分散的世界明》和《新航路开辟图》可以看出,15世纪起,世界明联系的路线变化,世界明区域间联系加强,促使整体世界到,同时伴随着明的冲突与交融。
◆分三个目分析了世界明连接的原因、航线和交流情况:
[分散的明]
介绍了农耕明出现后,明区域间相对封闭,形成了古代五大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三大古典化中心:中国、印度、希腊和罗马;五大区域明:东亚儒家、南亚佛教取印度教、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欧洲基督教、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明。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介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
2.产生:主要介绍了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情况。14、15世纪,西欧开始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本对工业生产领域的控制,形成包买商制度或“外包工制”,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少数富裕的手工业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实行内部分工,也演变为集中的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从16世纪开始,欧洲诸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出现。
[明的链接]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领域。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和民族在经济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烟叶、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物产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和马、牛、驴、骡等动物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本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三)问题解答
[做一做]
收集几大区域明的历史图片或资料,在本班举办一次交流展示活动,了解各区域明的成就。
答案提示:从网上收集图片,如中国的长城、古希腊的神庙、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埃及金字塔等。
[想一想]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对人们的观念带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第一,私人所有权的确立。第二,产品的生产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消费,而是为市场而生产。第三,推动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四,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第五,生产和经营中出现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的计算精神。第六,面向市场以获利为目的的经营观念。第七,生产和交换中出现的垄断和投机。
[议一议]
1.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和安土重迁。你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环境、化心理特征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在特定历史条下认识;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导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而中国人的固步自封导致闭关锁国,最后落后于世界。
2.讨论一下,美洲的印第安人培植出的作物对人类的作用。
答案提示:丰富了人类的粮食作物种类;给人以美味的饮料享受;烟草有一定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容易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自我测评]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你认为它是人类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还是殖民掠夺之路?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新航路是人类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是殖民掠夺之路。
人类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明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哥伦布的船队中有一名秘书和一名翻译,是准备在会见中国官员时用的。看《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接济》图,想像一下,哥伦布刚到美洲时与印第安人交流会碰到哪些问题?
答案提示:语言不通;相貌相异;生活习惯差异(如印第安的吸烟);价值观不同(如对待黄金)。
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中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成本与收益对照,哥伦布是否实现了其梦想?
答案提示:投入与收益差异很大。哥伦布没有实现梦想,在贫病中死去。
3.美洲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时为他们提供淡水、糖浆、“栗子味的”甘薯、美洲豆和木薯粉,而殖民者带的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双方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答案提示:印第安人质朴的本性;认为哥伦布一行是天神派的使者。
哥伦布一行为了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欧洲生产方式领先,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印第安人进行奴役。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的想像力和合理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评价方法] 讨论法、个人作品档案法、学生自我评价法。
[评价过程]
观察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生个人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如学生合理想像世界整体发展,充分运用各种资料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等,作为对学生整体学习业绩评价的依据。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总结]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整体世界观。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
(五)历史问题注释
[包买商]
包买商是指向小手工业者贷给或供应原材料以至工具,给予一定酬金或工钱,然后收取成品转向市场销售的商人,亦称包买主。欧洲封建社会晚期,行会手工业开始瓦解,独立的自由手工业者不断增加,生产和市场日益发展,商人的资本也逐渐积累扩大,促使商业资本采用新的方式去直接控制小生产者以赚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形成包买商。最早大约出现于14世纪欧洲的佛兰德和意大利等商业活动发达地区。15世纪开始扩大到欧洲各地。16世纪时,在英国由于行会制度的衰落和手工织造业的发展而广泛盛行。包买商制被称为散工制或委托制,包买商的店铺被称为发货店。17世纪前半叶,法国和德国各地也发展起。包买商打破了生产者专门出售自己产品的传统限制,使小生产者丧失独立性,处于依附地位,变成实际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包买商自己则由单纯从事贩卖活动的中介人变成购买产品和小生产者劳动力以取得利润的资本家,商业资本也变成工业资本。包买商制度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过渡作用,并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包买商名义上是工场主,实际上仍是商人;小生产者仍然是以分散的方式继续劳动,劳动还没有完全隶属于资本。因此,包买商的存在转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阻碍。19世纪,工厂制度建立起,包买商在欧洲各国先后消失。
[公司]
合伙公司: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公司这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出现。最初,当从事某种商业活动或进行一次贸易时,为了规避风险、筹集资金或有效管理,一些资本持有者、合伙者和资本较少或没有资本但经营经验丰富的人就订立一种较为正式的合同,集合在一起组成公司共同经营,此即公司的起(或称合伙公司)。这种经营体制只是较为简单的合伙制,每次经营活动完成获得应得的利润后,便收回资本。如果下一次还要经营便重新再次订立合同。因此,这种公司存在时间较短,只是一种短期经营,但从中仍体现着公司组织的本质:它是分担风险、资金和劳力的共同体。
特权商业公司: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商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从此开始逐步形成,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进入贸易的商品数量和商品种类急剧增加,出现专门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大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这些公司大都由政府授予特权,可以拥有军队,代表国家,是一种具有国家职能的特殊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荷兰在东方殖民地的一切权益,包括强征暴敛、使用奴隶劳动和进行强制性贸易,因此公司收益极大,有时付给股东的红利竟然超过股本的金额。荷兰在西方殖民地的贸易由1621年成立的荷兰西印度公司经营。这家公司获得了与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以及太平洋岛屿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同时还积极从事海上劫掠。
工业公司是技术进步、生产日益社会化的产物。它有利于发挥大规模生产和经营上的各种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协作,开展资综合利用,加强生产过程衔接和有利于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节约费用。在西方国家,工业公司表现为各种垄断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产物。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先后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以及各种跨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货币资本集中起而经营的企业。它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获得许可证方能成立,它是法人集团,享有法人的权利与义务。股份公司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而建立起的。它最初出现于欧洲;到19世纪后半期已经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各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越越大,开办一个大企业往往需要巨额的资本,单个资本家或几个合伙人很难筹集到必需的巨额资本,但“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事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页),可以把社会上分散的大大小小的货币集中成为巨额的股份资本。股份公司分为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两种,前者指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有无限清偿的责任,不受所认股金的限制;后者指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只负有有限责任,即只以他所认购的公司股金为限,不涉及其他私人资产。股份公司的成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大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般说,由于股份公司生产规模大,可以更迅速地采用新技术,更合理地组织生产,更有效地利用资,能局部地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可设立股份公司。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支突厥人迁移。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在灭掉拜占廷帝国后,占领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占领了巴尔干,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称雄一时,控制了东西方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个商人家庭。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中国。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和礼物。大汗非常赏识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还留他在元朝当官任职。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水水。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陕西、四川、云南、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在中国逗留了17年后,马可•波罗回国。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明与财富的倾慕,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达•伽马]
达•伽马(约1460—1524),葡萄牙航海家。1497年7月8日,奉葡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4艘船只、约160名船员由里斯本出发,于11月7日抵今南非圣赫勒拿湾(南纬32°40′)。22日起历时3天绕过好望角,抵莫塞尔湾。次年3月2日到莫桑比克,4月到达马林迪。然后船队由阿拉伯海员马吉德领航,经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当时印度南部的商业中心卡利库特城。开辟了由欧洲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新航路。后从印度返航,经阿拉伯海至马林迪时,不少船员死于坏血病。直到1499年7—9月,所剩两艘船才先后回到里斯本。此行葡萄牙人满载东方的香料、宝石和丝绸等回到欧洲,获相当于航行费用60倍的纯利。达•伽马被葡王封为印度洋的海军上将。1502—1503年,他借口为被杀葡人“复仇”,以征服者姿态进攻卡利库特,随后在科钦缔结了一个“适意”的商约。1524年,他以葡萄牙驻印度总督的职衔第3次到达印度,12月24日死于科钦。达•伽马首航印度,对促进欧、亚、非各大洲间的商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是近代西欧列强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是16—18世纪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又称工场手工业。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在手工工场主雇佣下进行生产。早在14—16世纪中叶,西方的工场手工业已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以及尼德兰、法兰西、德意志和英格兰各地萌芽和成长,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和毛纺织业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工场手工业从其起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其中有些是不同工种的手工业工人被一个工场主所控制,如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时期的呢绒手工工场主温奇科姆(又称纽伯里的杰克),便是将约1000名梳毛工、纺工、织工等联合在—个工场内进行生产;也有的是同工种的许多手工业者(如制针业者)在同—工场为同一资本家所雇佣,各人按工序分担一种工作,制造产品。这也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
另一种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因为呢绒业到16世纪中叶已大量转向农村,所以城市的手工工场并非都像温奇科姆的工场那样有较完整的分工。呢绒工场手工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多半是分散的,手工业工人接受包买商人的订货在自己家里劳动,而农村呢绒商和城市呢绒商则支配“家内工业”。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手工业行会与手工场主的矛盾。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各种手工业行会反对城乡商人雇主的斗争持续了约200年之久,结果商人雇主取得了胜利。英国1555年关于织工的立法,实际上有利于城市商人雇主向工业资本家转变;1575年的立法则使农村呢绒商可以自由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集中的手工业遍及采矿、冶金、玻璃制造等部门。
无论分散的或集中的工场手工业,都可以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扩大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得以榨取相对剩余价值。同时,工场手工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完善了劳动工具,在物质、技术上为产业革命准备了条。
[麦哲伦]
麦哲伦(约1480—1521),16世纪初第一个实现了环球航行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出生于葡萄牙北部波尔图一个破落骑土的家庭。少年时曾为王宫侍童。约1496年被编入国家航海事务厅,1505年,参加葡萄牙第一任驻印度总督阿尔梅达的远征队,服役8年,先后到东部非洲、印度和马六甲等地探险和进行战争活动。1513年返回里斯本。不久又参加了对北非摩洛哥的征战。他曾向葡王曼努埃尔一世建议,向西航行可以探索到通往摩鹿加群岛(今马鲁古群岛)的航路,但是遭到拒绝。
1517年放弃葡萄牙国籍移居西班牙,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世的支持和资助。1519年9月20日,率船5艘、水手165人,由西班牙的圣卢卡港启航;越过大西洋,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沿巴西海岸南下,次年10月21日经过南美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万圣海峡(后命名为麦哲伦海峡);10月28日进入太平洋,继续西行。途中克服风暴、暗礁、叛乱、饥饿、疾病、减员、损船等困难,于1521年3月抵菲律宾。在马克坦岛,麦哲伦因干涉当地居民的内部争斗,于4月27日被当地居民杀死。11月其余船员航至摩鹿加—带。仅有的一只船“维多利亚”号和18名疲弱不堪的船员,由西班牙人埃尔卡诺率领,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麦哲伦及其船队费时近3年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实践证实了地圆学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圈地运动]
在中世纪的欧洲,西起英格兰,东至乌拉尔,南迄比利牛斯脉和阿尔卑斯脉,北至丹麦和瑞典南部的广大平原,大体都盛行敞地制。每年收割后,庄园主和教堂的条田、农民的份地都按惯例撤除各自设置的篱笆、栅栏等物,敞开作为公共牧场。敞地以外的公有地名为庄园主所有,实属农民共有。
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年)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圈地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圈地运动有所收敛。都铎王朝与早期斯图亚特王朝考虑到兵、财政和社会治安诸因素,基本上采取反圈地政策。1489年,亨利七世下令禁止圈占20英亩以上的农庄。1515年亨利八世限令在一年之内将改为牧场的耕地复原,但这些法令均没有实施,形同虚设。为压服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政府一方面颁布“血腥立法”,禁止流浪,用监禁以至死刑强迫农民充当雇佣劳动者;另—方面,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规定各地教区开征济贫税,规定只有在教区居住—定年限并曾从事劳动的失业者,才能领取救济金。目的在于以点滴的救济金涣散失业贫民的反抗情绪和把他们束缚在一定地区,以便资本家雇佣。
16世纪末叶和17世纪初叶,英国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市场对谷物、肉类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是,圈地运动又重新加强。1593年议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大量耕地改为牧场。1597年,虽因连续4年歉收而恢复反圈地法令。但在都锋王朝最后一次议会(1601年)中,剥削阶级的舆论已倾向于最后废除反圈地法令。1607年中部各郡反圈地起义又迫使统治阶级继续采取反圈地措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剥削阶级已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大地主掌权的政府逐渐改变政策,公开支持圈地。到18世纪开始的时候,英格兰五分之三以上的耕地仍未圈围而处于敞地制下,其余的耕地虽被圈者数量有限,但旧的共耕制的村庄公社已被摧毁。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于是生产关系的革命就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深入开展。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1876年公布的禁止非法圈地的法案虽只应用于公有地,但圈地作为一种运动业已结束。
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主要发生在18、19世纪。德意志、法国、俄国和丹麦的圈地运动主要是通过政府法令实行的。
在圈地运动中,以农民的血肉和尸骨换了农业资本主义大发展。到19世纪末,约曼农虽有6万多户,但作为—个阶级已经消失。大部分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和产业后备军,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农村阶级结构已由大地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组成。马克思高度地概括圈地运动的后果是:“自亨利七世以,资本主义生产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曾这样无情地处置过传统的农业关系……。从历史上遗留下的—切关系,不仅村落的位置,而且村落本身,不仅农业人口的住所,而且农业人口本身,不仅原的经济中心,而且这种经济本身,凡是同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条相矛盾或不相适应的,都被毫不怜惜地—扫而光。”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上发生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欧洲资本的流通范围和海外贸易的地域急剧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数量和贸易额迅速增加,导致了商业性质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新航路开辟不仅开辟了东西方贸易新的通道,还使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没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过的海外商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连年增加。至于原已经畅销的香料(如胡椒、丁香、肉桂、豆蔻)等传统商品,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其中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从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市场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渐代替了高级奢侈品,过去为封建贵族进口贸易转向为广大居民的—般消费,也使商业经营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价格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16世纪以前欧洲社会的商品价格一直较稳定。殖民掠夺使贵金属大量流入,仅16世纪,欧洲的黄金总量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总量由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价格直线上升。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谷价则上涨了5倍。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昔,常常入不敷出,财力和地位进一步下降。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方面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另—方面高价出售商品,获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因此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移民美洲]
欧洲列强对美洲进行殖民后,建立种植园,向欧洲出口烟草、大米和蓝靛,早期的主要劳动力是白人契约奴,是—些无力支付到北美去的旅费的贫困欧洲移民,他们被迫与运送他们的船主或移民经纪人订约,到北美后用5年的无偿劳动抵偿旅费。也有一些被法庭驱逐出境的罪犯、流浪者以及无力清偿债务的人,被英国政府运到北美殖民地卖为契约奴,他们一般要劳动7—10年。据估计,在殖民时代移入美洲的白人当中,大约有一半是以契约奴的身份移居的。殖民时代还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作为奴隶。1619年第一批20个黑人奴隶被一条荷兰船运到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詹姆斯敦。随后黑人大量进入美洲。据1790年美国第—次人口调查统计,黑人奴隶有69.8万人,占南部人口的五分之二。19世纪初,移民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后裔达300万。移民把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动植物带到了美洲,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新大陆与旧大陆的联系。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知识与能力]
了解荷兰资本主义发展及特点,认识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海外活动对英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意义。
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进步作用和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绘制早期殖民争夺的地图,运用多媒体制作世界市场争夺的演示作品。
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明联系加强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殖民问题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
比较、概括和阐释荷兰和英国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对外殖民,用资本主义的标准指引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忽视了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和化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化观,注意汲取各国化的优秀成分。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的灾难。
认识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是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不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就要为历史所淘汰,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讲述了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殖民霸权争夺的史实,分析了争霸斗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和影响,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在联系的过程中,西欧国家为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和封建主满足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深重的灾难。
◆教材介绍了两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和英国的发展,用它们发展的历史史实说明资本主义发展与海外殖民掠夺紧密相关;接着教材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进行殖民争夺的过程,结果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教材用地图展示了争夺的结果;通过殖民战争、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和不平等贸易,说明了资本主义殖民的罪恶。
◆本具体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的崛起、殖民霸权的角逐以及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等方面讲述了西欧国家殖民掠夺和斗争。
[“海上马车夫”]
讲述荷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衰落原因三个问题。
1.1566年到1581年尼德兰革命,成立荷兰共和国。
2.特点:荷兰的造船业最为发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取得印度洋、太平洋即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的贸易垄断权,其经营按照股份公司运作体制进行。荷兰还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群岛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17世纪,凭借—支强大的商船队,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3.荷兰衰落的原因:由于荷兰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和海军建设,其霸权只是昙花—现。
[英国的崛起]
介绍了英国崛起的过程。要抓住时间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英政府接受了“重商主义”的政策,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英国从16世纪末叶起开始参与殖民掠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从此,国力日益强盛,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殖民霸权的角逐]
讲述了西葡之间、英荷之间和英法之间的殖民争夺三个问题。
1.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开始了殖民活动。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矛盾迭起,不时兵戎相见。1494年6月,双方在教皇仲裁下签署《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自北极至南极划—条线,线西“发现”的土地属西班牙,线东则归葡萄牙,此即所谓的教皇子午线。这首开瓜分殖民地的罪恶先例。
2.1588年荷兰和英国联合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了荷兰控制世界的世纪。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3.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强盗的贸易]
介绍了殖民者对殖民地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三个问题。殖民者抢掠了大量的财富。殖民者凶残屠杀印第安人,又从非洲贩运黑奴到达美洲。殖民者垄断殖民地的贸易;用廉价的手工业品诈取土著居民的贵重物品进行不平等贸易。
本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英国的崛起。2.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霸权的争夺。
难点:殖民霸权变化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
(三)问题解答
[想一想]
1.请思考尼德兰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宗教压制。
2.为什么殖民者要进行贩运黑奴的活动?
答案提示:牟取暴利;满足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议一议] 英荷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战争。
[自我测评]
1.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作用的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④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殖民扩张是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答案提示:从原始资本积累、市场扩大、原料增加等方面分析。例如,殖民扩张使巨额财富流入欧洲,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信息途径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1.结合材料分析英国早期海外活动的特征。
答案提示:利用英国制成品进行正常的海外贸易。反对西班牙贸易独占权,进行海盗式抢夺。参加贩卖黑人奴隶。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商人同印第安人进行不平等贸易。
2.英国早期海外活动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提示: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提供了市场、原料、资金。
[评价目标] 激发学生对经济史中数据的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历史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方法] 测验法、个人学习档案法。
[评价过程]
设计相关经济史发展数据处理的试题,检测学生处理经济史中数据的能力。通过小论的写作,检测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理解综合国力变化与国际地位变化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学生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结论作出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对历史进行正确诠释的能力。
[评价总结]
个性化的历史认识的得出,是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的结果。在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励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不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检测。
(五)历史问题注释
[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运作体制的变化体现现代股份公司的演进过程。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它还远远不是—个股份公司,公司所需的资金在每次船只出航印度时筹集,在船只返回,一次贸易结束后收取本金和利润。这种资本的短期化日渐影响着公司的经营。1612年,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募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持续性。这样,公司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购置大型船只、在海外设置固定商馆、支付人员的薪俸、进行一些长期性的投资项目。1688年左右,股份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完成了从一般公司到股份公司的体制演进。
[“海上马车夫”]
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日益增多。当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个国家的造船工业发达,拥有商船的数量和吨位最多,它就能控制东西方贸易,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船在当时就象陆路运输的马车—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在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在17世纪之前,是西班牙属地尼德兰的—个省。“尼德兰”意为低地,是莱茵河入海处一大片低地的总称,它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尼德兰是个富饶的地区,当年西班牙帝国的一半税收自这里。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把它看做是自己“王冠上的一颗珍珠”。16世纪末,尼德兰普遍兴起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政治运动和武装起义。1581年尼德兰北方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其中以荷兰省最大,所以又称荷兰共和国。
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当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三分之—到二分之—。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上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方贸易。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度侵占我国的澎湖、台湾。在美洲,荷兰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现在的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在非洲,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地说明了17世纪的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各方面所拥有的霸权。但是,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法国也参与进。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
[都铎王朝]
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个重要的封建专制王朝。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里土满伯爵亨利都铎(史称亨利七世)于1485年8月夺取王位,建立都铎王朝。
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亨利七世依靠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建立起强大的王权。他实施保护关税,支持本国工商业和航运业,奖励航海活动,保护对外殖民和海盗活动等有利于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策,开展婚姻外交等,维护了民族国家的统—。亨利七世死时留下将近200万英镑的财产。亨利八世凭借这笔财产干预西欧大陆的纷争,并试图保持大陆的势力均衡。他自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并使英国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1536年,亨利八世下令没收和出售修道院的土地与财产。在其统治期间,路德宗和加尔宗在英国传布开。玛丽女王继位后,天主教势力—度复辟,新教徒遭到迫害。伊丽莎白一世适应时代的潮流,恢复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法案。
都铎王朝封建国家机器主要由枢密院(1540年以前称国王议事会)、议会和地方的治安法官3部分组成。1588年7月英国舰队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世纪初,英国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圈地运动和血腥立法(包括1563年的徒工法)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死于非命,劳动者被迫按压低的工资出卖劳动力。地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以伦敦为中心的公司独占了呢布出口贸易。为了掠夺金银和寻找呢布新市场,英国商人兼海盗远航海外。1562年霍金斯首次进行了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16世纪下半期不仅出现贸易股份公司,而且产生了第一批工业股份公司(如皇家矿业公司等)。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1500年都铎王朝的人口约300万,到1600年增至400万。
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化空前繁荣。人主义思想流行于英国。其代表人物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培根。英国不朽的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不仅“尽善尽美地把金钱的本质描写出了”,而且也描述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罪恶。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家族在苏格兰和英国建立的王朝。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继承英国王位,是英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斯一世的儿子查理—世统治时期,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查理一世,英国成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企图在国内恢复天主教并迫害清教徒,引起广泛不满,发生“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逃离英国。奥兰治亲王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即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玛丽二世,1689—1694年在位)应邀前统治英国。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为汉诺威王朝所代替。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军事、政治领导人。青年时期受到清教思想熏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
内战开始后,克伦威尔筹建一支60人的骑兵队。1644年受命指挥整个东部联盟的骑兵。他从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的普通农民中招募士兵,他的军队既勇敢而又有纪律。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年7月2日)中取得胜利后,被誉为“铁骑军”。1645年初议会正式通过决议,组成了由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指挥的“新模范军”。1645年6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重新联合起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在国内革命热情高涨的气氛中,克伦威尔放弃同国王妥协的主张,转而赞成成立审讯国王的最高法庭,判处国王死刑。1649年成立的共和国,由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掌握政权。克伦威尔没有实现中、下层人民的改革要求,引起普遍不满。随后,克伦威尔率军征讨爱尔兰和苏格兰。
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进一步加强军事专政。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9月3日逝世。
[荷兰侵占台湾]
荷兰在17世纪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明万历32年(1604年)八月,荷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明朝总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率兵面责,荷方理屈,于11月退出澎湖。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荷兰舰队再次侵占澎湖。四年二月,巡抚南居益派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等收复澎湖,擒荷将高律。荷兰殖民者强占澎湖阴谋未能得逞,于同年八月转而侵占中国台湾岛西南部,先在大员建台湾城(荷人称热兰遮城),后又在赤嵌地区建赤嵌城(荷人称普罗查城)等城堡,作为军事侵略统治据点,并使用武力镇压高族,烧毁村社。崇祯十五年(1624年),荷军又打败于天启六年侵占台湾北部鸡笼(基隆)淡水的西班牙殖民者,夺占了台湾的西南部和北部。
荷兰在台湾对汉族、高等族人民施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在政治上通过任命汉族和高族“长老”进行统治;在经济上将台湾土地全部占为己有,向台湾人民强收高额地租,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在化教育上派基督教传教士向台湾人民推行奴化教育。荷兰的殖民统治,遭到广大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其中以清顺治九年(1652年)郭怀一起义规模最大。十八年四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湾登陆,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于翌年二月一日迫使荷兰侵台长官揆—投降,将其全部赶出,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页。把非洲的黑奴贩卖到美洲,可得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1730年拿四码白布就可以在非洲换取—个黑奴,把这个黑奴运到牙买加,可以卖60到100英镑。18世纪末,—艘贩奴船往返一趟,运300多名黑奴,就可获利19000多英镑。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都在贩运奴隶中大发横财。1769年殖民者贴出了一张贩卖黑人的广告,原是:“1769年7月24日,查尔顿,下月3日,星期四,将拍卖94个年轻、健康的黑奴。其中,成年男子39个,成年女子24个,男孩15人,女孩16人。这些奴隶是由戴维和约翰•狄更斯公司刚从塞拉利昂运达的。”由此,我们可以略窥当年奴隶贸易的一斑。奴隶贩子捕捉黑人的手法不断变化。最初他们亲自去非洲大陆掠捕,在掠捕过程中,有不少贩子被打死打伤,他们就改变策略,让非洲本地的黑人头目去捕捉。捉到奴隶后,他们用铁链把奴隶—个个锁起,甚至用铁丝从黑奴的肩胛处穿起,然后囚禁于笼中,等待运到美洲。奴隶上船后,每个奴隶的身上都要烙上所属奴隶主的姓名,之后,戴上脚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塞进拥挤不堪、污浊的船舱中,根本不考虑奴隶的生命安全。只要奴隶患病,他们就立即把他们扔进大海。贩运途中奴隶的死亡率极高。贩奴船上常发生奴隶起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废除奴隶制的运动。到19世纪末,贩奴运动才基本结束。
[英法殖民战争]
英法殖民战争包括: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9—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根据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订立的《乌特勒支条约》,英国将法国在北美洲的部分殖民地攫为己有,还从西班牙手里捞到了直布罗陀以及西属美洲奴隶专卖权等贸易特权。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进一步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领地。“七年战争”英国胜利后,1763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航海条例]
为了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1381年订立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1485年、1540年又陆续订立,但都未产生预期的效果。17、18世纪制定的航海条例发挥较大作用。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又颁布一个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到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则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导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承认这—条例.为以后英国的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166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重申1651年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规定某些产品只能运送到英国和爱尔兰或英国其他殖民地。1665年爆发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航海条例稍放宽。1651年以后颁布的航海条例是为了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维持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1672、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也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荷兰东印度公司]
自1597年满载香料的荷兰船队首航印尼获得巨利后,荷兰商人纷纷派遣船队从事香料贸易。为避免竞争,1602年3月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以建立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公司董事会由荷兰6个有关地区的商会代表组成,日常事务由17人组成的理事会负责,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根据同年荷兰议会授予的特权状,公司不仅拥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大地区的贸易垄断权,还有从事战争、拥有武装、修建堡垒、发行货币、任命官吏、缔结条约和设置法官的权力。1610年公司设立印尼总督,统管公司在亚洲的各项事务,并建立东印度委员会辅助总督工作。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目标是在印尼建立殖民据点,以垄断香料贸易。公司使用贿赂、屠杀等手段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排挤英、葡等国势力。在17世纪中期完成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和香料产地马鲁古群岛的控制。17世纪60年代,公司活动转为殖民扩张。到18世纪,公司在爪哇确立了殖民统治,并在苏门答腊等海岸地区建立根据地。公司在政治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公司直辖地和藩属土邦两种占领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垄断贸易和强迫供应,实物定额纳税,咖啡强迫种植和贩卖奴隶制。军事上,实行雇佣兵制度,以雅加达为总部,在重要地区派驻重兵,在殖民据点设防堡垒,同时派出军队控制藩属土邦。18世纪末,由于印尼人民的反抗和英国在海上争霸中战胜荷兰,公司于1800年1月1日正式解散,公司的领地和财产归荷兰政府所有。
[教皇子午线]
1494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大六世(1492一1503年在位)出面调解,并于1493年5月4日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以西100里格(league,1里格合3海里,约5.5公里)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条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葡萄牙人势力范围。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和太平洋各岛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归葡萄牙。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1481一1495年在位)对此不满,要求重分。经过谈判,1494年6月7日,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巴西即根据这个条约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分界线,开了近代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只划分了半个地球。当麦哲伦的船队抵达摩鹿加群岛后,西、葡两国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又发生争执。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整个地球,疯狂进行殖民掠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